许不知长安与曲女城相隔万里,却能一同嬉笑。这便是文脉永续的意义:不必让所有人都记得册封、结盟的细节,只需让后世知道,曾有两个文明,像这样笑着走到过一起。”
李象点头:“就像碑苑的雕像,不言不语,却能让千百年后的人看见,唐梵曾‘永为一家’。”
数年后,李承乾与那陵提婆王相继离世,但《唐梵通历》仍在两国推行,《唐梵文明图》的摹本在丝路各国流传,唐梵碑苑的碑石虽经风雨侵蚀,“永为一家”的字迹却愈发清晰。有西域商人路过碑苑,见雕像并肩而立,不解其意,当地老者便指着恒河道:“就像这河水,一半来自雪山,一半汇入海洋,本就不分彼此。”
又过百年,梵州的州学里,学子们仍在用双语册研读《论语》;长安的太史局中,天文学家依旧参照《唐梵通历》观测星象;而秘阁的《唐梵文明图》前,常有年轻的画师驻足临摹,试图读懂画中跨越时空的微笑。
这便是文明交融的终极形态:不是一方吞噬另一方,而是像《唐梵通历》中的节气与星象,彼此映照;像《唐梵文明图》里的唐梵工匠,并肩协作;像碑苑的雕像,沉默而立,却让每一个路过的人,都能感受到那份“永为一家”的温暖。当岁月流逝,王朝更迭,唯有这些笔墨、历法、画卷、碑石,会带着李承乾时期的唐梵记忆,在历史长河中永远流淌,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一抹永不褪色的青白之光。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