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梁辽王 > 第71章 历史覆辙

第71章 历史覆辙(1/2)

    其实很多事情,都是欲速则不达的。这个道理杨竞明白,所以在推行各项政策的时候,杨竞一般都是因势利导,很少有主动推行的。

    在杨竞的想法中,他想把小农和九大国有公司的雇员发展成统治基础。这个统治基础集体力量强大但个体力量薄弱,拥护皇权但又无法对皇权形成真正的威胁。而且可以让绝大多数人受益。

    但是以吴晋为首的文官集团却不这么想,他们更多的想依赖地主阶级进行统治,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架空皇权。毕竟地主阶级掌握了农耕时代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土地。

    杨竞是穿越者,他自然知道明代正德皇帝、英宗皇帝甚至崇祯皇帝的教训,他自然不会坐视文官集团做大,所以大辽内部的斗争,就是围绕这条主线展开。

    不说别的吧,大梁的永安帝就是依靠地主阶级的统治。这次围歼林丹汗的作战行动,因为江南士族的原因,可以说得上是功败垂成,但是永安帝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草草的给李奇加了一个太师的头衔了事。

    杨竞在柳河行宫休息了半个月,可算是从战争的疲惫中恢复了过来。又恢复了每天在奉天殿批阅折子的生活。改土归流的事情,由于杨竞已经定了非常具体的举措,内阁也无可奈何,只能按照杨竞的旨意按部就班的进行。

    这天,杨竞还在谨身殿埋头处理折子呢,李德全来报,说是军情司柳依求见。

    “让她进来”杨竞心中一阵无奈,但愿别有什么事情才好,他这刚休息过来,实在不想再干一仗了。

    “陛下…”柳依进殿就要行礼。

    “免了,赐坐”杨竞头都没抬,直接说道,“柳卿,可是有什么事情?”

    “是这样的陛下,臣收到了大梁的一些军事情报,大梁和突厥战后的军事情报,特来奏陈”

    “哦?说说看”杨竞来了兴趣。大梁和突厥战争之后的事情,杨竞还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知道呢,现在军情司获得了情报,杨竞正好听听。

    “是这样的陛下,自从林丹汗率领5000残兵逃出长城以后,这场战争也就算是结束了。大梁朝廷采取了几项措施”柳依认真的说道。

    “第一个就是安抚百姓,这次云中郡被突厥人祸害的不轻。永安帝把李奇缴获的突厥人夺走的物资都还给了云中郡的百姓。然后把突厥人劫掠走的百姓也都送回家了,还减免了云中郡三年的赋税”柳依说道。

    杨竞点头,有些悲天悯人的说道,“这也是应有之义。这次林丹汗给云中郡祸害的不轻,大梁朝廷应该安抚一下云中郡的百姓。想必通过这些措施,能让云中郡的百姓获得一些喘息之机”

    柳依苦笑,“陛下想的太好了”

    “嗯?什么?”杨竞不明所以的问。

    “大梁朝廷的政策是不错。但是却是遭到了以崔尘为首的大臣们的反对”柳依说道。

    “为何啊?”杨竞是真不懂了,他真心觉得永安帝的措施没问题。

    “崔尘说了,云中郡百姓虽然遭到了突厥人的攻击,但是朝廷已经出兵帮助他们赶走了突厥人。他们不给朝廷出军费就不错了,朝廷怎么还能给他们减免赋税呢?”柳依一五一十的说道,“而且崔尘还说了,大梁的赋税大部分来自江南,这不是用江南的税补贴西北吗?”

    杨竞不可思议的看着柳依,他甚至都有些恍惚了,崔尘的这些话,和明末那些文官的话有什么区别?崇祯帝最后没了军费,只能裁撤驿站,因此还出了个李自成,没几年崇祯帝自己就上吊了。

    其实这里面有个很简单的道理,就是中原政权在对抗游牧民族的时候,都是江南出赋税(钱),西北东北出血税(人命),大家一起赶跑游牧民族。现在云中郡血税出完了,江南不出钱了?

    “不是,永安帝就不管?”杨竞不可思议的问道。

    “永安帝当然管了,不过还是没有拗过那些官员,最后各退一步,减免3年赋税改为减免1年”柳依说道。

    “真是,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杨竞无奈的说。

    “第二个措施呢,这次李奇虽然没有抓住林丹汗,但是缴获了大批的战马,初步估计有7万多匹。永安帝扩建了骑兵,直接天雄军扩建到了10万人”柳依面色凝重的说。

    “不是,他疯了吗?10万骑兵他养的起吗?”杨竞惊讶的说道。

    骑兵这玩意不是有马就行的,本来大梁朝廷养3万天雄军骑兵就已经很费劲了,现在竟然又扩充了7万。多7万骑兵每年的军费至少增加150万两白银。大梁朝廷哪里有这个钱?

    “大梁朝廷为了这次和突厥作战,不是加征了剿饷吗?每年能收200万两白银吧。这次永安帝就不准备取消了,准备用来养新增加的骑兵”柳依说道。

    “朕记得,去年大梁就加征了辽饷吧?现在剿饷也继续加征,那大梁百姓的赋税得多重?”杨竞听见辽饷和剿饷就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永安帝是在上吊的路上狂奔啊。

    “臣不懂经济,但是根据军情司所属部门测算,大梁百姓的赋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