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重生成为末代皇帝 > 第214章 探寻医疗技术

第214章 探寻医疗技术(3/4)

都记录得极为详细,从病人的主诉到医生的诊断,从用药记录到每日观察,甚至包括病人的心理状态。

    这种严谨程度,能够比肩太医院以往的任何诊疗记录。

    在查看完所有病患后,凌霄站在医馆中央,沉默良久。

    他注意到,即使是角落里的垃圾桶,也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旁边还贴着英文标识。

    这种细致入微的卫生管理,让他不禁想起了现代医院。

    "二位医师,"凌霄终于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你们的医治方法,确实与太医院大不相同。"凌霄环顾四周,目光在洁白的墙壁和整齐的病床间游移,"这里的一切,都显得...很有规矩。"

    马丁医师恭敬地回答:"皇上,西医讲究的是科学和实证。我们所有的治疗,都基于对病症的观察和数据的记录。"他指着病历板,"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每一位病人得到最合适的治疗。"

    "皇上,西医馆内每日都严格消毒,连空气都用特制的药水净化。这些法子,确实与太医院有所不同。"

    凌霄没有立即回应,他的目光落在一位正在接受治疗的宫女身上。

    宫女苍白的脸上浮现出一丝血色,正安静地服下医士递来的药片。旁边,一位身着太医院服饰的医士正用毛笔记录着:"体温三十七度二,服药后泻痢次数减少......"

    这一幕,与太医院里那些痛苦呻吟的病患形成了鲜明对比。

    "继续医治吧。"凌霄最终说道,声音虽轻,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认可,"让太医院的人也好好学学。"

    在医馆后间的观察室里,凌霄看到了更令他震撼的场景——十二份病历整齐地钉在墙上,每份都详细记录着治疗前后的变化:体温曲线、用药剂量、甚至饮食记录。

    太医院调拨的两名医士正埋首比对数据,其中一位悄悄向凌霄解释:"回皇上,那位骨折的太监,若按传统疗法需静养三月,如今两周就能尝试活动了。"

    凌霄脑海中不断闪回医馆内的场景——那些精确的数据、那些立竿见影的疗效、那些被太医院视为异端的诊疗方式。

    或许这个时代的西洋医术能够治愈皇太后的疾病。

    只是凌霄仍然不能够确定,因为现如今依然有许多西洋药品还未曾被发现和发明。如青霉素,抗生素等药品。

    最后凌霄决定与两位西洋医生探讨一番此时西洋医术技术如何?

    "马丁、皮埃尔医生这次考察令朕对西医治疗技术大开眼界,果真与中国的传统医术不同,有其独到之处。"

    "在对待病症上诊断治疗,以及运用的工具,器械,药物都不相同,却能够快速的医治疾病得到良好的恢复。"

    两位西洋医生都在一旁认真的听着皇帝的问询,"皇帝陛下过誉了,都是医学的魅力。"

    "哪?只是不知除了这次医疗实验遇到的病症,是否在其他病症方面也有医治经验?"

    "皇帝陛下提起的病症是什么方面的呢?若是我们知晓定当为皇帝陛下解惑。"

    凌霄思考过后,向两位西洋医生问询,"比如长期的精神压力与抑郁情绪,叠加身体本就虚弱的基础,常年患有心悸、脾胃失调等慢性病。"

    "经太医院御医诊断是"肝郁",这样的病症西医有办法医治吗?"

    肝郁主要源于“长期精神压抑”,西医当时虽无“心理治疗”的明确概念,但已认识到情绪对身体的影响。

    两位西洋医师郑重思考后,互相交流一番,向皇帝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可以采纳音乐疗法:宫廷中可以用留声机通过播放舒缓的古典音乐(如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莫扎特的《小夜曲》)缓解焦虑情绪;

    或者使用芳香疗法:使用薰衣草、洋甘菊等精油进行香薰,帮助放松身心;

    但我们还是建议每日进行散步(宫廷花园内),促进气血循环,改善肝郁症状。

    如果是因为身体虚弱引起的相关病症,可以针对“脾胃虚弱、肝气郁积”的症状,建议多食用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的饮食(如牛奶、鸡蛋、鱼肉、蔬菜泥),并补充维生素(如酵母片)以促进肝细胞修复。

    长期的脾胃湿热,易引发肠道感染(如腹泻、腹痛)。可以使用西医当时已有抗菌药物(如磺胺类药物,1910年代初已进入中国),可用于控制肠道细菌感染。

    "只有这些辅助治疗吗?没有其他可靠的药物?"

    "陛下有更确切的病原诊断吗?我与马丁先生听陛下的描述,这是精神与情绪相关的疾病,要是能有确切的病灶,或许我们能够给出明确的治疗办法。"

    "确切病灶……?"

    根据内务府档案记载,从现代医学视角看,极有可能是一场因长期精神压抑(肝郁)诱发或加重的慢性肝病(如脂肪肝性肝硬化),在遭遇重大心理创伤(亡国) 后急性恶化,最终进入失代偿期,因肝衰竭、感染或相关并发症而死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