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霄勉强挤出一个笑容,却比哭还难看:"嗯,小李子,咱们回去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李公公跟在凌霄身后,偷偷打量着他的侧脸。小李公公注意到,凌霄的肩膀似乎比平时垮了一些,连脚步都慢了半拍。
"皇上,您......"小李公公刚想开口,凌霄却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多问。
凌霄坐上轿辇默默穿过宫道,往太极殿方向走去。
轿辇缓缓抬起,凌霄靠在软垫上,望着轿帘外掠过的宫墙,眼神空洞。小李子跟着轿辇,不禁摇头叹息。
小李公公悄悄瞥了眼凌霄的脸色——那双总是亮晶晶的眼睛,今日却黯淡无光,嘴角也向下耷拉着,整个人像是被抽走了精气神。
"到了。"轿辇在太极殿前停下脚步。
小李子赶紧上前,亲手掀开轿辇的帘子。
凌霄低头钻出轿辇,动作比平时迟缓了许多。小李子犹豫了一下,还是低声问道:"皇上,您要是心里不痛快,奴才......"
"没事。"凌霄打断他,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朕......朕想一个人静一静。"
回到太极殿,凌霄下轿时脚步虚浮,仿佛连站稳的力气都没有。小李子赶紧上前搀扶,却见凌霄摇了摇头,自己扶着廊柱慢慢走着。
"皇上......"小李子跟在后面,小声唤道。
直至寝宫前凌霄停下脚步:"朕没事,小李子你先去忙吧。"
小李子站在原地,看着凌霄拖着沉重的步伐走进自己的寝殿,那背影前所未有的落寞。
他知道,皇上定是在西医馆遇到了什么打击——往日里那个总是充满希望、对西洋医术充满好奇的皇上,今日却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击中了心。
小李子叹了口气,默默退下,心想:明日定要找个机会,好好问问西医馆的洋医生,皇上到底是怎么了。
今儿不过是询问了诸位太监宫女的治疗结果,怎么皇上会有如此大的反应?
难道是接触了什么脏东西?
凌霄进入寝宫后,挥退了所有伺候的奴才,独自坐在榻前的软凳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
而殿内却静得能听见自鸣钟转动的声响。凌霄仰头望着帐顶绣着的五爪金龙,脑海中全是今日在西洋医馆的所见所闻。
"原来......"他苦笑一声,身体微微发颤,"原来这1912年的西医技术,也不过如此。"
凌霄想起自己初闻西医进宫时的雀跃。
在太医院那些老太医日复一日地开些"益气养血调和阴阳"的方子后,他真心以为这这个时代的洋医生会有什么不同。
毕竟他们有听诊器、有手术刀、有能照出人体内部的"医疗器械"(X光机),甚至连小小的阑尾炎都能开刀取出。
可今日与之相谈一番......
虽说选取的十二名生病的宫女太监,症状各有不同,但总体而言,治疗手段颇为有效。
可最让凌霄揪心的是,对西医透露可能是情绪忧虑或脑血管疾病,亦或是肝脏类疾病,却得到"无法根治",只能"尽量延缓"的结果。
"连皇太后的病都治不好......"凌霄攥紧了衣裳。"自己又何必如此大费周折引进西医!"
但他很快又想起皮埃尔医师的话:"虽然不能治愈,但我们的药物和护理能让病情发展得更慢。"
"依照西医的治疗方法,能够提前干预,多多少少也能减轻皇额娘的病痛折磨,延长些许生命,这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凌霄起身踱步到窗前,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知道,要让皇太后接受西医治疗,还要克服诸多阻碍,难如登天。
"自己得谨慎筹谋一番!"
首先是太医院的反对。
那些白发苍苍的御医们,世代传承的中医世家,怎会容忍"蛮夷之术"染指皇室?
早在提出引入西洋医术时,便遭到强烈反对,幸好有袁世凯准许才能顺利引入宫廷。
一想到当时朝会上,以张太医为首的太医们是如何鄙夷西医,就冷笑:"老臣行医四十载,从未见过洋人的药方能比得上《伤寒杂病论》……。"
其次是四位太妃的阻力。
每位太妃都有自己的心腹太医,更担心西医的"奇技淫巧"会对皇太后不利。
前日凌霄去寿康宫请安,荣惠太妃就委婉道:"皇帝呀!如今这情形还需遵守祖制以不变应万变啊。"
"切不可随意妄为,哪里有中华传统医术可靠?"
最棘手的是旧臣舆论。
若皇太后接受西医治疗,那些守旧的御史言官必定会大做文章,说什么"有辱祖宗违背礼制"。
凌霄重新坐下,指尖轻轻敲击着案几。他必须想个法子,既要让皇太后得到更好的治疗,又要平息宫廷内外的反对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