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重生成为末代皇帝 > 第218章 宫廷日常

第218章 宫廷日常(3/4)

    隆裕太后握住凌霄的手,指尖微微发抖:"我儿......"她哽咽着,"你比你皇阿玛当年还要贴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留声机的音乐声中,凌霄看着母亲渐渐放松的神情,心中一块大石悄然落地。

    他知道,这小小的留声机不仅承载着两代皇太后的记忆,更寄托着他对母亲健康的祈愿。

    在这个风云变幻的年代,或许音乐与亲情,是能让皇室保持最后尊严与温暖的良方。

    殿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与留声机的旋律交织在一起,谱写成紫禁城夏日里最温柔的乐章。

    次日辰时,迁宫队伍浩浩荡荡地从钟粹宫出发。李总管走在队伍最前方,手持拂尘,身后跟着仪仗队和抬着太后私人物品的太监们。隆裕皇太后坐在八抬软轿中,神色平静地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宫墙。

    当轿辇缓缓停长春宫门前时,李总管高声喊道:"太后娘娘驾到——"

    长春宫的大门缓缓打开,当值太监和几名宫女早已候在门前,手中捧着干净的软垫和香炉。隆裕皇太后下轿后,缓步走进这座即将成为她新居所的宫殿。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她的脸上,映出一丝难得的宁静。

    "这里,"她轻声对身旁的贴身宫女道,"比钟粹宫更显温馨。"

    李总管站在一旁,看着隆裕太后安然步入新居,心中不禁松了一口气。这场迁宫,不仅是一次简单的住所变更,更象征着皇室在新时期的适应与开始。

    而隆裕皇太后,也将在这里,继续她作为大清皇室象征的使命。

    养心殿东暖阁的窗棂透进一缕晨光,凌霄早早起身,身着明黄色常服,在宫灯未熄时便已净面梳洗完毕。

    他站在铜镜前整理衣冠,指尖不经意地触到腰间新换的羊脂玉佩——这是昨日内务府造办处敬献的饰品,说是"能平安顺遂"。

    养心殿的书房,凌霄将西洋医生整理的《肝病调理手册》摊在御案上。少年皇帝的指尖抚过"散步疗法"与"高蛋白饮食"的英文术语,目光落在窗外长春宫的方向。

    "皇上,该去给太后请安了。"小安子捧着拂尘立在殿外,声音压得极低。

    凌霄应了一声,迈步出门时,特意回头叮嘱小李子:"去御膳茶房传话,今日太后晨膳,除了例汤,再备些温热的牛奶和蒸蛋羹。"

    长春宫内,隆裕皇太后正倚在软榻上,由两名宫女轻轻捶打着肩背。见凌霄进来,她微微颔首,苍白的脸上挤出一丝笑意:"皇帝来了。"

    "儿臣给母后请安。"凌霄规规矩矩地行礼,却在抬眸时捕捉到太后眼下的青黑——这数月来,太医们虽日日请脉,开的却仍是那些疏肝解郁的方子,效果却微乎其微。

    待宫女们奉上茶,凌霄斟酌着开口:"皇额娘,儿臣听西洋医生说,这春日里多走动走动,有助于气血流通。"

    凌霄顿了顿,故意提起西洋医术,"儿臣近日晨起时,总觉精神不济,昨日跟着西洋医生在御花园走了半刻钟,飞发了些汗水,倒比喝三碗参汤还精神些。"

    隆裕太后接过茶盏,手指微微发颤:"皇帝如今也信这些洋人的玩意儿?"

    "儿臣并非全信。"凌霄笑着上前一步,亲自扶着太后坐直身子,"只是西洋医生说,母后这肝郁之症,光靠汤药未必够。他说......"

    凌霄刻意放慢语速,"就像园子里的活水,总要流动才不会腐臭。人也是如此,多活动活动,气血才能活泛。"

    隆裕太后迟疑地看了眼窗外——今日天气确实晴好,御花园里的玉兰开得正盛。

    "那......就去走走吧。"她最终妥协,却仍不忘叮嘱,"就在长春宫附近,莫要走远了。"

    长春宫后的小径上,隆裕太后由凌霄搀扶着,缓步走着。两名宫女提着食盒远远跟着,小安子则跑去传话,让太医院的人不必跟着——这是母子二人的独处时光。

    "母后,您看这玉兰。"凌霄指着枝头盛开的花朵,语气轻快,"太医和西洋医生都说,看着赏心悦目的东西,心情自然会好。心情好了,这肝啊,自然也就舒坦了。"

    隆裕太后抿嘴一笑,却仍掩饰不住疲惫:"皇帝如今倒像个洋学堂出来的学生。"

    凌霄趁机道:"儿臣想着,母后这饮食,也该稍作调整。太医们开的药膳固然好,但西洋医生也说......"

    凌霄斟酌着词句,"光补不行,还得吃些能让身子轻快的。比如牛奶、鸡蛋,都是好东西。儿臣已经吩咐御膳茶房,往后晨膳,给母后多备些温热的牛奶和蒸蛋羹,午膳晚膳也添些鱼肉蔬菜泥——都是容易消化的。"

    "那些洋人的吃食......"隆裕太后皱眉。

    "儿臣尝过,味道并不差,都是按照咱们的厨艺烹饪。"凌霄笑着接过话头,"而且西洋医生说,这些高蛋白低脂肪的吃食,最是养人。母后若觉得不合口味,儿臣陪您一起吃。"

    隆裕太后望着皇帝期待的目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