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马佳绍英满意地点了点头,目光中透露出期许:“既然如此,你且回会计司探听一番,可有愿意南下任职的人。当然,若能有了解西方经济者,那是再好不过,最为合适。此次派遣人员前往荣氏兄弟公司,是为了代表大清皇室入驻其公司行使财务审计监察之权,这对于皇室了解近代实业经济运作,拓展皇室财源,有着重要意义。”
他表情严肃起来,着重叮嘱道:“但要明确告知前往之人,对于荣氏实业公司的面粉厂、纺织厂的发展经营策略、销售手段上,不得进行干扰。我皇室只行使审计监察之权,确保财务透明、合规,不干涉其正常商业运营。你明白本官的意思吗?”
会计司郎中连忙躬身,郑重应道:“下官明白,总管大人。下官定当谨记,回去后立即在会计司内仔细探听,筛选出合适人选,若有稍通西洋实业经济且愿意南下任职者,定第一时间向总管大人禀报。”
马佳绍英微微颔首,目光中透露出对此次安排的重视与期待,他深知,在这风云变幻的时代,皇室若想有所作为,拓展新的财源与生计,与近代实业公司合作并做好监督,是重要的一步,而选派合适的审计监察人员,更是关键所在。
马佳绍英微微前倾身子,压低声音,却字字清晰:"除了咱们内务府选派官员代表皇室之外,皇太后与醇亲王还有更深一层的考量——"他顿了顿,目光在会计司郎中脸上逡巡,"还需从外国洋行聘请一位精通会计审计的洋人协助。"
会计司郎中闻言一怔,下意识攥紧了衣角。皇上太后这是对内务府委派的官员如此不信任吗?竟还要从洋行聘请人员。
"此事干系重大。"马佳绍英指尖轻叩案几,发出清脆的声响,"荣氏兄弟的生意遍布长江流域,每月流水以十万两计。皇室虽只占四成股份,却容不得半点差池。"
他抬头直视对方,"洋人最重契约,若没有精通西式账目的行家坐镇,单凭咱们中式的'四柱清册',如何能说得清那些'折旧''分红'的洋文名堂?"
"更遑论在商业经营上与他公司或与银行之间的金融交易。"
郎中喉结滚动,低声应和:"下官明白。只是中外官员共事......"
"正是要你把这话传到会计司诸君耳中!"马佳绍英突然提高声调,又迅速压低。
"内务府派去的官员,要谨记咱们是代表皇室行使监察之权;那洋人先生,则是依合约履行审计之责。"
马佳绍英竖起两根手指表示,"二者各司其职,却须如齿轮咬合般紧密配合。"
窗外忽有春风穿堂而过,卷起几页散落的账册。
马佳绍英伸手按住哗啦作响的纸张,声音沉稳如秤砣:"荣氏的纱厂正在扩建,面粉厂又添了新机器。那些西洋人最会钻空子——"他冷笑一声,"宣统二年上海道台与汇丰银行的官司,不就是吃了不懂洋账的亏?"
会计司郎中连连点头,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下官这便去办。只是......那洋人若恃才傲物......"
"糊涂!"马佳绍英厉声打断,旋即放缓语气,"皇室既寻了洋行合作,那洋行又肯配合派遣人员,那派遣的洋人又怎会……"
"你们呐!不过是推辞之言,不想与洋鬼子共事罢了。"
"你要晓谕众人:大清如今即退位,就别想着有的没的,连民国成立都要学西洋立宪。何况区区审计之事?"
马佳绍英踱步至窗前,背对着会计司郎中,"那洋人精通西式簿记,咱们熟悉本土商情,本就是天作之合。"
转身时,他眼底闪过一丝深意:"若在荣氏公司闹出嫌隙,坏了皇室大事......"话未说完,会计司郎中已悚然躬身。
"下官明白!"郎中声音发颤却字字铿锵,"必定转达诸位同僚:中外同心,以公事为重。纵使与洋人言语不通、习俗有异,也当以和为贵,绝不可生出嫌隙。"
马佳绍英微微颔首,"一切当以皇室大局为重。"
"去吧。三日之内,本官要看到人选名单——要精通英文账目的,更要懂得变通周旋的。"他抬眼望向窗外晴空烈阳,"皇室的未来,可就着落在这些细枝末节上了。"
午日中的内务府值房,一叠叠账册在穿堂风中轻轻颤动,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中西交汇,必将在紫禁城的财务史上写下前所未有的新篇章。
衙门内来往穿梭忙碌的官史见醇亲王大驾光临,连忙躬身行礼,慌忙中甚至打翻了手中的卷宗。
载沣摆摆手,示意无妨,径直走向内务府总管大臣马佳绍英的值房。
醇亲王载沣踏入内务府值房时,正见新任会计司郎中低头快步退出。那郎中见载沣驾到,忙不迭地垂首行礼,口中道了声"王爷",便匆匆离去,连衣摆扫过门槛的声响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