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我说大明要完,老朱夸我千古一相 > 第382章 李暄=明之卫霍!举朝震动!

第382章 李暄=明之卫霍!举朝震动!(1/2)

    而朱元璋的圣驾此时已经回到应天有一段时间。

    当然。

    李暄也回了他自己的李府。

    东瀛之行。

    彻底宣告失败!

    正义又一次的败给了邪恶!

    老朱家赚的盆满钵满,捞到了东瀛,捞到了一大片金山银山。

    朱棣、蓝玉,姚广孝,一大票跟着去东瀛的人,也都捞到了各自的功劳。

    甚至哪怕就是齐泰黄子澄这种狗混子。

    都得到了朝廷的嘉奖。

    而李暄他却感觉自己这趟跑去东瀛,纯属白打工,一无所有。

    至于朱元璋考虑到他的头功,正让朝廷各部堂官上奏章,议一议对他的封赏应该是什么规格。

    还暗示臣子要大胆一些,一定要彰显出李暄功劳的伟大。

    这一点。

    对于想方设法要回家的他,有什么卵用吗?

    就算封他个皇帝!

    他都不想当!?

    李暄:“啊!?皇帝!?那这个...可以试试啊。”

    ...

    日升月落,不对,应该是太阳都还没升起来。

    寅时的应天皇宫午门前,都还有点伸手不见五指的黑。

    寅时,也就是凌晨三点到四点这样。

    这个时辰。

    哪怕就是鸡,一般都还在窝里待着没醒。

    但大明的官员却已经在午门外这等着准备上朝。

    午门外,文臣一派,武将一派,泾渭分明,互相看不上。

    文臣这边捧着笏板,说话闲聊。

    聊得话题也没别的,主要就围绕着一个人,就是李暄。

    因为现在的李暄,就是应天的头号谈资,大明星。

    满朝上下没有人不认识他。

    他收了东瀛的功劳太大了!

    就是夸他一句卫霍再世,都毫不为过。

    这时,朱允炆带着黄子澄、齐泰,还有方孝孺路过午门这。

    文臣们看见,立马整肃起来,纷纷见礼:“见过皇长孙。”

    “嗯。”朱允炆颔首回应,气度这块儿拿捏的很到位,颇有儒雅之风。

    支持他的文臣群体看见他身上的气度,更觉大明有了未来。

    他们认为。

    大明也只有交到这样,经过儒家学说深深熏陶的皇帝手里,才会更辉煌!

    总之!

    绝对不能让类似于朱元璋这样,动不动就清人九族的皇帝再上来了!

    太吓人了。

    我的天呐!

    文人地位应该是崇高的,就连皇帝都得尊敬。

    可朱元璋是怎么做的!

    一个不管你是不是文人,只管你有没有尽职尽责,只看你工作成果的皇帝,这像话吗!

    大逆不道简直!

    读书人的事,那能叫贪吗?

    读书人的事,那能叫尸位素餐吗?

    就算违了朝廷的法律,那又怎么了?

    你朱元璋难道看不见我们读书人高贵的身份?

    刑不上大夫懂不懂!

    就算我们犯了天大的罪,你训两句就得了,还想杀人啊!?

    学学宋朝!

    看看人家是怎么尊敬读书人的!

    朱允炆身上的儒雅,引起了不少文臣在心里埋怨朱元璋太过于严苛。

    而这个小插曲结束后。

    这些人就又继续聊了起来。

    至于朱允炆,则是带着方孝孺,齐泰黄子澄去前面等着午门开。

    这空档,他们听见后面的文臣聊起了李暄,忍不住竖起耳朵,想听听朝野是怎么议论的。

    “据礼部的人讲,占城、安南的国王竟然全都亲自跑来了应天,乖乖的等候陛下的接见。”

    “安南国王来应天的队伍闹的动静很大,很多同僚都听说了这事。”

    “我们现在都是纳闷,这个安南国王以前可不是这么老实,怎么现在态度变得这么快。”

    “有传言说,他们之所以改变态度,全都是因为李暄?”

    竖着耳朵偷听的方孝孺。

    一听见这些话,脸色顷刻间就变得异常难看。

    这段时间他已经听过太多人夸李暄了。

    都在聊李暄立下的大功。

    夸赞李暄的话,更是不绝于耳。

    就连坊间百姓对此都有诸多议论,说李暄是明之卫霍!

    甚至已经有说书的,开始编李暄收东瀛的故事了!

    这时,朱允炆方孝孺他们又听到礼部的一个郎官儿说道:

    “你们说的没错,这事确是因为李暄。”

    “他兵不血刃收了东瀛,九边因此震动!”

    “安南国王上了乞罪奏章,那折子我看了,他细数了自己这些年的过失,乞求陛下能宽宥。”

    “通过其态度就能看出来,他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