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我说大明要完,老朱夸我千古一相 > 第464章 诛九族这玩意儿谁发明的呢!

第464章 诛九族这玩意儿谁发明的呢!(1/2)

    “蒋瓛。”

    朱元璋看完了奏疏,叫进来了蒋瓛。

    齐泰跪在地上不敢抬头,但心里却暗爽,都叫蒋瓛来了,这说明事成矣!

    就知道这封奏疏绝对没问题。

    李暄今时今日,无论是地位,权势,又或者是党羽,都已经超越了胡惟庸,超越了李善长。

    堪称洪武有史以来,第一大权臣!

    以朱元璋多疑,宁杀错不放过的性格,会放心有这么一个权臣在侧吗?

    绝对不会!

    哪怕李暄身上有着通天的才能,照样也要必死无疑!

    齐泰思绪翻飞,心情不禁暗爽。

    除掉李暄,朱允炆接掌大明的路就只剩下了一片坦途。

    然而出乎齐泰的预料,朱元璋叫蒋瓛进来,并不是吩咐蒋瓛去诏狱下达杀李暄的圣旨。

    而是要打人。

    “把他带出去,打二十廷杖。”朱元璋指着齐泰降下旨意。

    “是!”蒋瓛抱拳应道,对一直给李暄使绊子的齐泰,自然是没什么好态度。

    废什么话,抓就完了。

    上去抓住他衣领,拖死狗一样的拖了出去。

    齐泰完全没想到,朱元璋叫蒋瓛进来,并不是要去杀李暄,而是要打他!

    当场大喊着求饶。

    “陛下!臣错了吗?臣此皆乃肺腑之言啊!”

    朱元璋却懒得搭理,任由齐泰被拖走。

    齐泰错了吗?

    没错。

    齐泰的这封奏疏,字字句句,都好像隔着皮肉,挠到了朱元璋心里最骚痒的地方。

    简直比他肚子里的蛔虫都要了解他在忌惮什么。

    但也正是因此。

    朱元璋才会先要打齐泰二十廷杖。

    “现在就敢揣测朕的心思,还揣测的这么准!将来想要干什么,朕简直都不敢想!”

    朱元璋气哼哼的望着殿外。

    跟士大夫废什么话,干就完了。

    殿外齐泰挨打的痛呼和求饶声接连不断。

    而殿内,朱元璋则是捏着齐泰的奏疏,逐渐下定了要杀李暄的心思。

    齐泰在奏疏里说王莽,说霍光,说赵高。

    这是什么意思,不言而喻。

    这三个人,简直和李暄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王莽彰显仁德,李暄就是如此,不然淮西勋贵也不可能敬佩的跟在他屁股后头混。

    霍光权倾朝野,李暄还是如此。

    活着时就被封太师太傅,这么高的荣誉,恐怕就是放眼未来数百年,大明都不会再有这么一号臣子了。

    而赵高虽然是个阉人,和李暄在根儿上就有不同。

    但两个人却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精明,擅藏!

    赵高一直等到秦始皇死,才彻底暴露出吞噬大秦的獠牙。

    而李暄,朱元璋认为他身上就有这一点影子。

    这么长时间以来,朱元璋通过李暄的表现,推测出来几点李暄的行为逻辑。

    一,李暄是想要用死,换来离开大明,又或者是达到什么其他的目的。

    二,这死恐怕是还有一些条件限制。

    否则李暄随便找个地方,干脆的自己抹了自己脖子就行了。

    也不用这么麻烦,一直想方设法的寻死。

    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朱元璋最近才想到的。

    李暄要死,恐怕还只能死在他朱元璋的手里,这一点从李暄一直不断在雷区边上跳舞就能看得出来。

    而且平常相处的时日里。

    朱元璋发现,自己要是雷霆大怒,换作别的臣子,早就吓的跪下山呼万岁饶命了。

    就像刚才被拉出去打廷杖的齐泰。

    但反观李暄呢。

    每每看到自己雷霆大怒,却好像过年了一样高兴!

    从这一点!

    也能推测的出来,李暄一定是想要死在自己的手里。

    通过这几点李暄的行为逻辑,朱元璋也有了个设想。

    如果自己活着,李暄为了达成目的,还会想方设法的求死。

    可如果自己要是哪天驾崩了呢?

    那到时候,必须死在自己手里的条件就失败了,那李暄还会不会求死?

    如果他到时候不想要求死了。

    那他心里会不会产生出来一个念头。

    “你朱元璋死了!我怎么办?完了!我的目的达不成了!这都怪你朱元璋!好!我要报复大明!让大明亡国!”

    一想到这种可能性,朱元璋就压力山大,脸色非常难看。

    李暄的本事有目共睹,从未去过东瀛,却短短数月之内就能搅得东瀛天翻地覆。

    如今在朝里威望又无以复加,身边聚集淮西的一众勋贵。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自己驾崩了,李暄又想要报复!

    那届时就算是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