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笔钱,可供边关饷银全力运转五年有余!”
“而一次性能拨出数百万两的军饷,更能大大提振士气。”
朱元璋对于崇祯这番分析很满意,这子孙,还算得上是块可雕琢的璞玉。
“那就先从中先拨出来一千万,送去以充军备。”
朱元璋看完了关于东林党抄家的一些奏疏,就吩咐崇祯。
打仗就是打钱,这一点朱元璋再了解不过。
之前他来崇祯朝,就已经解决过一次边军军饷的问题。
就是卖房赚钱,那一次坑了东林党一大批人。
从这些铁公鸡手里挖出来了不少金银,送到宁锦防线上发了军饷。
现在想想这法子,朱元璋都忍不住要笑,李暄是真损,割韭菜这词儿也挺应景。
话再说回正题。
如今又有了东林党抄家的三千万两银子,足够宁锦防线的军备全力运转数年,这就更好了。
有了这数年时间的余地,崇祯朝就能从泥潭里抽身出来,逐渐扭转局势,转危为安。
至此,总算是把一个濒临淹死的大明,给重回拉回到了岸上。
朱元璋放心了。
崇祯现在对朱元璋的话没有任何怀疑,只管听就完了!
当即就叫来人,安排军饷拨付。
这么点小事儿,他也不用再召开朝议,跟那些臣子商量。
崇祯:“谁有什么话,那就和朕的西厂厂公王承恩说去吧。”
大明朝马上就要蒸蒸日上!
这一切全仰赖皇祖威势!
“对了,皇祖,你之前说的那个李暄怎么样了?”
“您不是说那个人很特殊,之所以能穿越时光,就有他的一点原因?”
李暄之前在崇祯朝这里也有个身份,李贤。
这一点崇祯没忘。
如今大明能挽大厦之将倾,全是朱元璋能穿越过来的原因。
在这一点上,崇祯很乐意打破砂锅问到底。
然而提起李暄,朱元璋大好的心情一下就有些不爽了。
想起来蓝玉敢和他打擂台,还有逆子朱棣破口大骂要去干老本行的话。
“不要提他!”
“怎么了皇祖,难道是他惹您不高兴了?”
崇祯好奇,担心朱元璋和李暄闹别扭,为了能让朱元璋不至于没法穿越,赶紧和稀泥。
“皇祖!那您可别跟他生气,您能来这,您也说过,有他的原因啊。”
“您不是说他很特殊吗?”
“朕说了!不要再提他!”朱元璋躲到这来,就是因为在洪武,因为要杀李暄,从而被蓝玉,被朱棣烦。
没想到现在来了崇祯!
又被崇祯在耳朵边吵吵。
立马火了,打断崇祯的话,烦躁的走到一边去。
朱元璋心里在想。
这大明的江山是朕打下来的,从杀胡惟庸,废丞相,收拢皇权的那天,朕就是既要坐朝,也要理政!
要的是政由己出,上通下达!
这大明,只有自己这个皇帝能说了算!
皇权不容任何人染指!
亲儿子都不行!
可现在变的成什么样子了!?
怎么连几百年以后的一个不肖子孙,好像都认为大明是要靠李暄了?
没错,朱元璋现在其实就是单纯的吃醋了。
从加入义军反抗暴元,他就乾纲独断,他早就习惯了所有人都倚仗他,把他当成唯一的救星。
如今有人分走了他的这种宿命,他心里当然是有些不太高兴。
不过谈不上恨李暄,只是觉得有人夺走了属于他的东西一样。
崇祯也看出来朱元璋有些生气,于是便没在说话。
与此同时,一匹带着急促铃音的马飞奔着闯入顺天府。
“八百里加急!挡路者死!!”
看门的城兵和百姓赶紧躲避。
到了兵部,驿卒风尘仆仆,从马上翻下来时,整个人当场失力趴了下去。
衙门口兵部的两个人,见状急忙过来给他搀起:
“怎么回事!?”
驿卒颤巍巍的从怀里掏出来一封紫红色的信封,上面插着三根翎羽,刚拿出来,就晕了过去。
兵部衙门口的这两个人见状立刻万分紧张。
吩咐人把驿卒抬下去后,便有人持着急报奔入兵部正堂。
紫红色的信封,插三根翎羽,就是八百里加急。
路上但凡有人敢拦,方圆十里以内全部杀干净,追查上不封顶。
兵部衙门这,往常看到这个级别的急报,都是自己先拆开了看,然后再上报。
那时皇权孱弱嘛。
但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