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 > 第478章 帝都风云

第478章 帝都风云(2/2)

安方面勾结、策划商队袭击的内鬼!我要确凿的证据!”

    “第三,艾琳参赞,以本王‘养病’为由,代本王出面,加大对西域诸国的抚慰,尤其是那些可能与吐蕃或有异心者接触的邦国,施以恩威,确保其不敢轻举妄动。”

    “第四,”李意看向西方,“也是时候,给那位还在呼罗珊山区的哈立德将军,再找点麻烦了。让他,以及他背后的奥马尔哈里发知道,本王,依然牢牢掌控着这里的局势。”

    他选择以静制动,以退为进,在加强自身防护的同时,暗中发力,既要揪出内部的毒刺,也要在外展示肌肉,震慑所有潜在的敌人。这场风暴,已然从西域的戈壁,悄然刮向了长安的宫殿。

    长安,东宫。

    太子李琮自然也听到了那些关于魏王“威福自用、交通外邦”的流言。他心中复杂难言。一方面,他乐见有人能给声望日隆的弟弟制造一些麻烦;另一方面,他也深知,这种涉及勾结外邦、谋害亲王的指控极其严重,若处理不当,很可能引火烧身,甚至动摇国本。

    太子妃王氏再次展现了她的智慧与冷静。

    “殿下,此时切记,一动不如一静。”她为太子斟上安神茶,低声道,“流言止于智者,更止于陛下的圣心独断。陛下对魏王是信重还是猜忌,非几句风闻可以动摇。殿下若此时有任何针对魏王的举动,无论大小,都极易被解读为储君不能容人,甚至……与那幕后黑手有所牵连。”

    李琮深吸一口气:“难道就任由流言发酵?”

    “不,”王氏摇头,“殿下不仅不能落井下石,反而要站出来,为魏王说话。”

    “为他说话?”李琮蹙眉。

    “对。”王氏目光清澈,“殿下可上表父皇,言西域局势复杂,魏王独镇一方,与各方势力周旋乃职责所在,所谓‘交通外邦’实为必要之外交。并请父皇下旨申饬御史,不得妄议边臣,以安边疆将士之心。如此,既能彰显殿下胸怀与储君气度,又能将自身与那些阴暗流言划清界限,更能……借此试探父皇的真实心意。”

    李琮思索良久,缓缓点头:“爱妃所言,老成谋国。就依此计。”

    于是,一份由太子李琮亲自起草、言辞恳切为魏王辩护、并请求皇帝遏制朝中非议的奏章,被送到了李琰的案头。这道奏章,如同一块巨石,在看似平静的帝都政坛,激起了更大的涟漪。

    大明宫,紫宸殿。

    李琰的面前,摆放着三份文书:魏王李意关于西域局势及自身“染病”的例行奏报;太子李琮为魏王辩护的奏章;以及“观风使”密报的、关于朝中流言及可能与西域刺杀牵连的初步调查线索。

    他面无表情地看完,手指在御案上轻轻敲击着,发出规律的笃笃声,在寂静的大殿内回荡。

    “树欲静而风不止啊……”他喃喃自语,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

    “传朕旨意。”他缓缓开口,“魏王李意,镇抚西域,劳苦功高,偶染微恙,朕心甚忧。赐宫中御用药材若干,着快马送至西域,以示抚慰。另,申饬御史台,边关大将,国之干城,不得妄加揣测,以乱圣听!”

    这道旨意,看似平淡,实则意味深长。对魏王是抚慰和肯定,对朝中流言是敲打,而对太子……则是一种不置可否的审视。

    他没有对太子看似“维护”弟弟的举动做出直接评价,也没有对背后的阴谋立刻采取雷霆手段。他在等待,等待西域的魏王如何破局,也等待那隐藏在幕后的黑手,自己露出更多的马脚。

    帝国的风暴眼,似乎正从东西两线的边疆,缓缓移向权力核心的长安。而遥远的东洲秘谷中,韩猛与阿兰的命运,也与这帝都的风云,隐隐联系在了一起。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