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清单,每一项都直指中国工业化的命脉,每一项都是苏联用数十年时间和巨大代价积累的核心技术资产,虽然相对苏联最新技术有所滞后。
比如关键核技术、最新火箭、喷气轰炸机等等都没给。
但对于几乎一穷二白的中国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的“天降宝藏”。
斯大林停顿了一下,让这重磅清单的冲击力在众人心中沉淀。
然后,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断和赤裸裸的诱惑道:
“而以上所有这些援助,所有的设备、所有的技术图纸、所有的人才培训、所有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只要中国同志答应一个条件。
不能立刻与美国进行任何实质性和妥协性的谈判!
必须将战争持续下去,至少,直到我们在战场上,再成建制地、干净彻底地歼灭美国一个主力师!
只要达成这个全歼目标,只要美国再有一个整编师在朝鲜半岛被彻底抹去……
那么,上述清单中所有的工业援助项目,立刻生效!
所有的技术资料和核心设备,立刻启运!
所有的专家,立刻派出!
那5亿美元的贷款——本金无需偿还,利息也全免!
没有任何附加条件!
没有任何惩罚条款!
苏维埃联盟的友谊和援助,将完全、彻底、无偿地赠予英雄的中国人民!
这是一个‘纯赚’的协议,莫洛托夫同志!
你觉得,面对这样一个确保国家工业基础飞跃、而代价仅仅是继续痛打落水狗美国的方案……
中国方面会拒绝吗?”
斯大林说着,嘴角勾起一个冷冽而自信的弧度。
这是一个将地缘算计、工业技术杠杆和军事目标完美捆绑的阳谋。
它洞察了新中国对工业化的极度渴望,也捏准了此刻中国军队在胜利刺激下高昂的士气。
它许诺了一个光明的未来,而代价,仅仅是让美国人在朝鲜流更多的血。
这血流的越多,苏联在全局战略棋盘上的优势就越大,西欧的压力就越轻。
莫洛托夫镜片后的眼睛骤然亮起,如同精密的计算器瞬间得出了最优解。
他立刻挺直了腰板,声音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激动和敬佩道:“斯大林同志,这……这简直是天才的战略!
这是一个中国方面根本无法拒绝的方案,与他们渴望建立工业体系的根本国策完美契合。
而要求他们做的,只是延续他们已经在做并且做得很成功的事情——狠狠地打击美国人!
没有后顾之忧,只有纯粹的利益!
我敢断言,中国收到这份提议,只会感到巨大的鼓舞和诚意!
他们只会更加奋力地去寻找、去创造下一个‘江陵’,去成建制围歼下一个美国师!”
“那就立刻去办!
用最可靠的渠道,立刻将我们的‘援助计划’和‘附加条件’,完整地、清晰地传递给中国。
向中国同志表达我们对江陵大捷最热烈的祝贺和对继续作战最坚定的支持。
同时,命令我们在前线的军事顾问团,提供一切必要的情报和战术建议,协助志愿军……锁定下一个目标!
记住,美国人流的血,还远远不够!”
斯大林目光投向东方,斩钉截铁道。
“是!斯大林同志!”
莫洛托夫、朱可夫、布尔加宁、贝利亚四人几乎同时肃然应命道。
………………………………
与此同时,台岛,士林官邸的餐厅里
水晶吊灯洒下过于明亮的光,映照在锃亮的银器和景德镇细瓷餐具上。
老蒋坐在长桌上首,慢条斯理地夹起一筷子宁波雪菜黄鱼,仿佛在咀嚼某种坚硬的往事。
何应钦、陈诚、顾祝同、刘峙四人分坐两侧,脸上挂着精心调制的恭谨,眼底深处却藏着挥之不去的挫败感。
这顿突如其来的“家宴”,弥漫着一种刻意的怀旧与笼络的气息。
蒋青国沉默地坐在父亲右下手,眼神沉静。
蒋威国则显得有些心不在焉,指尖无意识地在桌布上划着看不见的线。
话题不可避免地滑向那座压在所有人心头的坟茔——徐蚌战场。
“悔不当初啊……”
何应钦放下汤匙,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沉痛。
“倘若黄维兵团能再坚决些,邱清泉孙元良能戮力同心,碾庄圩也不至于……”
他摇着头,未尽之意是兵力调配的迟滞。
“敬之兄此言差矣……”
陈诚立即接口,面孔板正如石刻。
“关键在通讯不畅,指挥体系迭床架屋,命令传至兵团已失战机。
临阵换将,更是大忌。”
他意有所指地瞥了一眼对面的刘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