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唐末从军行 > 第682章 心有所感

第682章 心有所感(1/2)

    陈从进,李克用,朱温三方之间的战争,已经愈演愈烈。

    向元振兵临天井关,只要攻下天井关,大军就能直接冲入河阳,甚至能和高文集前后夹击汴军。

    而朱温大肆搜捕魏博丁口,驱民强攻黎阳诸寨,朱温用魏博之民,一方面是想要破坏魏博故地的民生,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拖延中路军的步伐。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段时间的猛攻黎阳诸寨,汴军伤亡数量,逐渐升高,大批的伤兵被运往后方,郑州一带,几乎所有的大夫都被强征起来,诊治伤卒。

    而即便是汴军精锐,勇悍,在连续攻下二十寨的情况下,军中伤亡数已经达到了一万四千余众,驱民进攻,也能减少军中士卒的伤亡。

    另一边,李克用已经分兵两路,一路进攻灵石,一路进攻北关,安守圭坐镇北关,灵石以部将傅文达指挥。

    同时,安守圭已经急发文书,至晋阳城,命太原府尹王柔,速发州兵,丁壮以驰援两关。

    作为河东,河中之间最重要的关城,王重盈在南关,霍邑一带增筑军寨,囤积重兵,而陈从进虽处于攻势,但向元振依然在本就坚固的城防下,继续加固,同时深挖沟壑,囤积箭矢。

    安守圭在视察灵石,北关后,认为以这两关之险,即便是后方没有驰援的情况下,他都能坚持三个月,更不用说河东富庶大镇,援兵必然是络绎不绝。

    而在这段时间里,王重盈和李克用之间的矛盾也在加深,李思恭就跟润滑油一样,在王重盈和李克用之间来回周旋。

    不过,如今的李思恭身体状况很差,此番出兵,已经是强撑着,对于李克用和王重盈之间的矛盾,李思恭也只能是勉力维持。

    而双方的矛盾,除了一开始李克用对王重盈出言不善,更多的是因为钱粮问题。

    李克用控制关中后,钱粮一直是处于紧缺的状态,东南各地上供的钱粮,时断时续就算了,其上供的数目,也在逐年减少。

    而新控制的川蜀,尚未完全平定,李嗣源从诛杀王建开始,满打满算也才十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又能给关中输送多少钱粮。

    因此,大军的钱粮需求,大部分都压在了王重盈的身上,不仅是王重盈不满,河中军因为钱粮被拿走,还时常被李克用当成辅兵一样,而心生不满。

    不过,就目前而言,李克用和王重盈之间的矛盾,只能算是刚刚升起,尚未达到矛盾不可收拾的地步。

    河北,河东之地,战事已经是愈发激烈,但在中原,此时的战争,却是刚刚开始。

    陈从进坐在马车中,在摇摇晃晃的情况下,依然在书写个不停,杨建坐在身边,不时接过文书,随后探出头去,吩咐李丰几句后,不多时,便有信使疾驰而出,将大王之令,递于各方。

    坐马车,不是为了享乐,虽然说陈从进的马车,是加宽,加长还加固加软过的,但这不是最重要的理由。

    而是如今事务实在太多了,如果一直行军,陈从进就没法静下心来,批复文书,军情。

    当批复完手中最后一份文书后,陈从进长吁一口气,猛然间,他忽然觉得,自己如今做的这一切,前人定然做过,而后人,迟早有一天也会像自己一样这般做。

    陈从进看着一旁端坐的杨建,忽然问道:“子恪,你说,当年始皇帝,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铸十二金人,固守关中,以为天下将永固,可最终,却是身死而国灭,秦未一统,尚存五百余年,可一统后,却在短短十五年间,便灰飞烟灭。”

    杨建愣了一下,他没想到,大王在这个时候,思绪变化的如此之快。

    杨建沉默片刻后,缓缓说道:“始皇以盖世之雄,席卷**,欲以十二金人锁天下之兵,永镇关中,其志不可谓不远。

    然身死国灭,秦之基业,转瞬成空,此非天命难违,亦由人心未归也,天下大势,若无秦之一统,连绵混战,又怎会停止,若无秦之一统,焉有汉室四百年之国祚。”

    陈从进听后,并未答话,这么多年了,闲暇之余,他也早就将史书翻烂了,他问始皇帝,并不是在谈及功过。

    而是心中有感而发,曾经自己什么都没有,几乎可以说家徒四壁,身无分文,当初,他想要的很多,**很强烈,也更加无所畏惧,敢于豁出一切重来的勇气。

    可现在什么都有了,陈从进却愈发感到自己失去了曾经那种决死而生的无畏感,看起来自己已经是天下最强之藩镇,但陈从进内心中很清楚,如果自己败了,那么失去这一切,依旧是轻而易举。

    陈从进淡淡的说道:“天下大势,分分合合,秦汉,两晋,南北分治,隋文帝一统山河,我想,在那个时候,文帝定然以为,自己江山稳固,可谁能料到,最终的结局竟是那般。”

    杨建呵呵一笑,他这会听明白了大王的感慨之处,于是,杨建笑道:“大王,千百年之后事,岂人力所能逆料哉?”

    说到这,杨建顿了一下,当即又说道:“大王何必忧虑,世事无常,唯尽其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