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齐国艰难推行改革的同时,燕国也在权衡利弊。燕国国君一方面垂涎齐国的土地,另一方面又担心楚国的干涉。经过反复思考,燕国国君决定暂时不对齐国发动进攻,而是采取观望的态度。“齐国如今内乱,楚国又虎视眈眈。我们先按兵不动,看看局势的发展再说。” 燕国国君对大臣们说道。
而秦国残余势力与匈奴在发现联络受阻后,意识到楚国已经有所察觉。他们决定加快行动步伐,提前发动起义。秦国残余势力在秦国旧地四处煽动百姓,以恢复秦国为由,蛊惑了不少人加入他们的队伍。很快,他们就聚集了数万人的起义军。
匈奴也集结了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准备与秦国残余势力里应外合。“等秦国残余势力起义成功,我们就趁机南下,攻打楚国。” 匈奴首领在军事会议上说道。
随着秦国残余势力起义的风声渐紧,楚国迅速做出反应。楚尘派遣白起率领五万精锐楚军,火速前往秦国旧地,务必在起义爆发前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白起领命后,马不停蹄地行军,一路上军纪严明,所过之处秋毫无犯,百姓们听闻楚军前来平乱,纷纷夹道欢迎。
“楚军来了,我们有救了!这些残余势力天天蛊惑人心,搞得大家不得安宁。” 一位秦国旧地的百姓说道。
白起深知此次任务的紧迫性,到达目的地后,他立即展开部署。通过与当地官员和百姓的沟通,白起很快掌握了秦国残余势力的分布和动向。他发现秦国残余势力主要集中在几个城镇,且相互之间联系紧密,准备同时发动起义。
“他们想同时起事,打我们个措手不及。但我们不能让他们得逞。” 白起分析道。他决定兵分几路,对秦国残余势力的据点进行突袭。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白起一声令下,楚军如鬼魅般行动起来。他们悄悄地接近秦国残余势力的据点,等到哨兵发现时,已经来不及发出警报。楚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攻击,秦军残余势力毫无防备,顿时乱作一团。
“杀!不要放走一个敌人!” 楚军士兵们呐喊着,手中的刀剑闪烁着寒光。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白起成功捣毁了秦国残余势力的多个重要据点,斩杀了数百名叛乱分子,其余的纷纷投降。
然而,仍有一部分残余势力逃脱了楚军的围剿,他们逃向匈奴营地,与匈奴会合。匈奴首领看到秦国残余势力狼狈的样子,心中虽有不满,但为了共同的利益,还是决定按原计划行事。
“楚国虽暂时挫败了你们的起义,但我们还有机会。等我们整顿好军队,就立刻南下攻打楚国。” 匈奴首领对秦国残余势力的首领说道。
此时,楚国与瀚国的联军也已准备就绪。李牧率领着瀚国的精锐骑兵,与楚国的军队在边境会合。两国联军士气高昂,他们在边境线上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等待着匈奴的进攻。
“匈奴若敢来犯,定让他们有来无回!” 李牧对麾下的将士们说道。
而在齐国,改革逐渐取得了一些成效。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军队的战斗力也有所提升。商业开始繁荣起来,各国商人纷纷来到齐国,齐国的市场上一片热闹景象。
“齐国的改革看来是动真格的了,现在生意比以前好做多了。” 一位来自赵国的商人说道。
然而,就在齐国逐渐走上正轨的时候,燕国却突然改变了主意。燕国国君看到齐国在改革中逐渐恢复实力,担心齐国一旦强大起来,会对燕国构成威胁。于是,他决定趁齐国还未完全恢复,对齐国发动进攻。
燕国集结了十万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入齐国边境。齐国毫无防备,边境的几个城镇迅速被燕国占领。
“燕国竟敢背信弃义,趁我们改革之际发动进攻!” 齐国国君得知消息后,愤怒地说道。他立刻下令齐国军队奋起抵抗,并向楚国发出求救信。
“楚国君,燕国趁我齐国改革之时,突然来袭。齐国愿与楚国结为同盟,共同对抗燕国。恳请楚国出兵相助。” 齐国使者将求救信呈递给楚尘。
楚尘接到信后,陷入了沉思。此时楚国正面临着匈奴的威胁,若出兵援助齐国,可能会分散兵力;但如果不出兵,齐国一旦被燕国吞并,燕国的实力将大大增强,对楚国也不利。
白起建议道:“国君,匈奴虽蠢蠢欲动,但目前尚未发动进攻。我们可先派一支军队援助齐国,牵制燕国的兵力,同时加强对匈奴的防御。”
楚尘权衡利弊后,采纳了白起的建议。他派大将王翦率领三万楚军,前往齐国支援。王翦领命后,迅速率军出发,日夜兼程赶往齐国。
当王翦的军队到达齐国时,齐国军队正在与燕国军队激烈交战。王翦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投入战斗。他利用楚军的优势,对燕国军队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楚军来了,我们有救了!” 齐国士兵们看到楚军的旗帜,士气大振。在楚军和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