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惊!丫鬟揣娃回家,走出康庄大道 > 第573章 早朝前

第573章 早朝前(1/2)

    夜色还未褪尽,大多数黎民百姓还在沉睡中时。

    有一些人已经开始了忙碌的一天。

    这些人便是朝中的文武百官。

    在去往皇宫参与早朝的这一路上,官员们或许也是各有所想。

    有人可能在默念着朝堂上要汇报的政务。

    有人可能在担忧与自己不对付的政敌,在一旁虎视眈眈,朝堂上突然发难。

    还有的人可能只是单纯按部就班,以中庸之道走个过场。

    但无论他们心里想着什么,脸上都必须保持庄重的表情。

    因为在这个时候,他们已经不再是普通人。

    而是代表着朝廷威严的官员。

    陆沉他们扮做亲卫,跟着燕王抵达皇宫排队等待入宫时。

    天际才刚刚露出一丝曙光。

    这里汇聚了不少朝中官员,嗯,还有每次上朝必到的睿王。

    睿王周围站着几个仰慕他的官员。

    这几个官员看到燕王也来了,顿时不知所云。

    皆在心里暗骂,都怪陛下不立下储君之位。

    让他们不知该往哪边靠拢,不知道哪个王爷会成为下一任帝王。

    燕王这边自然也有官员过来拱手行礼。

    “下官见过燕王殿下,多日不见,殿下风采更胜往昔。”

    一位身着蓝色官服的官员面带笑容,带头说道。

    燕王微微点头,嘴角挂着淡淡的微笑。

    “劳烦各位挂念,本王一切安好。”

    燕王并未走近睿王那边。

    睿王也好似没看到他过来,只在喉咙里冷哼一声。

    陆沉几人站在燕王身后,不远处几个年轻官员的谈话声清晰入耳。

    讨论的是最近的科举之事。

    “此次科举,听说陛下极为重视。”

    “若能在今年的秋试中崭露头角,那可是平步青云的好机会。”

    陆沉听到这话,不由得就想到了远在清水县的罗文策。

    于众多学子们来说,通过科举出人头地,就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但于朝廷来说,不过是三年一渡。

    江山代有人才出。

    罗文策是上一届的探花郎,原也有着独领风骚的资本。

    却因仗义谏言被发配去偏远小县,任职地方县令,远离朝堂政治中心。

    不过,若不是罗文策去到清水县,夫人回到家乡时,也不会有当地县令的照应。

    他去到清水县也无法做起事来得心应手。

    如今,陆家女眷也都到了清水县。

    相信安置这些亲人,罗县令也没少从中帮忙。

    相助于微末,此等情谊,不敢或忘。

    正神游天外,月初轻轻扯了扯他的衣袖,很小声的说。

    “姐夫,陆大哥来了。”

    陆沉抬眸看去,果然看到陆承祖跟在工部尚书娄大人身后走了过来。

    娄大人在两王之间扫视一下,脚步不带停顿的朝着燕王这边走来。

    到了近前微微拱手,既不谄媚,又不失礼数。

    “燕王殿下,今日能在此处遇见,实乃幸事。”

    燕王微笑着回礼。

    “娄大人客气了。”

    娄大人接着说道。

    “殿下,此次下官带了去南方治理水患的工部官员面圣述职,此官员正是工部郎中陆承祖。”

    说着侧开一些,让出身后跟着的陆承祖。

    陆承祖穿着工部官员的官服,相貌堂堂,温儒尔雅。

    虽没了镇国公府世子爷的光环加身,依旧君子端方,温润如玉。

    他上前一步,向燕王拱手行礼,“殿下。”

    燕王微微点头,狭长的凤目中饱含着亲情。

    “表兄,听闻你在南方治理水患颇有成效,此次归来朝廷自当奖赏。”

    声音不大,但此时周边众人安静无声。

    燕王这一声“表兄”顺着晨风,伴着曙光,传进无数官员耳里。

    这些朝中大臣怎会不知,镇国公府正是九皇子燕王的母族外戚。

    镇国公府一直都是燕王背后最大的倚仗。

    而今,镇国公府满门获罪,人人避之不及,唯恐惹事上身。

    燕王不但没力求自保,与陆家划清界限,还当众唤陆承祖表兄。

    这无疑是向众人表明他对陆家仍视之为亲人的态度。

    一时间,周围官员们交头接耳,低声交谈。

    有人敬佩燕王的重情重义,觉得他在受到陛下苛责后仍不忘亲情。

    也有人暗自摇头,认为燕王此举太过冲动,会让自己陷入更加不利的境地。

    毕竟陆家有男儿,身处天牢,只待秋后问斩......

    睿王在不远处听到燕王的话,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笑。

    对身边同党低语。

    “哼,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