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帝国的铁骑军队骁勇善战,民风彪悍,一直对大齐国的富饶土地虎视眈眈。
他们时常在两国边境挑起争端,烧杀抢掠,使得边境百姓苦不堪言。
镇国大将军还在世时,他的军旅生涯有大半生都在与北帝国的军队交锋。
他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畏的勇气。
多次击退北帝国的进攻,保卫了大齐国的边境安宁。
在战场上,镇国大将军指挥若定,排兵布阵如臂使指。
无论是遭遇战还是攻坚战,都能巧妙应对。
让北帝**队吃尽了苦头。
镇国大将军早就看穿了北帝国的狼子野心。
也深刻意识到——只有打到他们惧怕,不敢再犯,才能换来长久的和平。
因此,他不仅注重军队的训练,还积极修筑防御工事,加强边境的巡逻与警戒。
在他的努力下,北帝国的军队不敢轻易越过边境线。
边境百姓也能过上相对安稳的日子。
可就是这样一位舍小家保国土的大将军,却死于皇权之下的阴谋诡计。
在打完最后一场战役时,镇国大将军回到军营毒发身亡。
他手握的兵符随着他身亡的军报送回了朝廷。
中毒身亡的不止镇国大将军一人,还有那些跟着他多年征战沙场的将领。
这十多名将领可谓是镇国大将军的左膀右臂。
他们精通兵法谋略,具有大将之风,皆能独当一面。
也是镇国大将军为大齐国精心栽培出的下一代战将。
他们与镇国大将军并肩作战多年,配合默契,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
如今却一同命丧黄泉。
西北军营里即便没了大将坐镇,可也轮不到那位居心叵测的四品赵将军。
暂代管理西北军营的是驻守边境多年的三品副将周平。
周平为人沉稳坚毅,对大齐国忠心不二,在军中也颇有威望。
他察觉到镇国大将军和一众将领之死背后必有隐情。
更清楚当下西北军营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局面。
在当地郡守和负责粮草的赵将军向朝廷发出八百里加急军报后。
他当机立断,迅速召集士兵们,稳定军心,强调坚守岗位,不得慌乱。
赵将军是朝廷任命过来的人,且他手下还带有五千兵士,周平不敢轻易动他。
但也派兵卒监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还有镇国大将军和一众战将的尸骨,也是周平带着兵士们妥善安葬。
周平带兵驻守在西北边境,一面防止北帝国再次入侵。
一面等着朝中有人过来为他的顶头上司们翻案。
皇天不负,周平终于等来了以都察院左都御史沈砚为首的钦差大臣。
他们正是为彻查镇国大将军等一众将领的死因而来。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调查组力求查明真相,周平调动士兵们全力配合。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示一下。
为了不打草惊蛇,文德帝继位后,并未将睿王造反的事传到西北边境。
只是命人通知了奔赴西北的钦差沈砚他们。
而睿王府和赵家全部被斩首,根本没人通知还留在西北军营的赵将军。
是以,沈砚他们到了军营,第一时间以叛党余孽的罪名将赵将军拿下。
那五千兵士本就属于朝廷编制,怎会站在叛党这边?
在军营大牢里,各种刑具轮番上阵。
那赵将军受不住刑,很快便招供,正是他与户部送粮官在军用物资中动了手脚。
给镇国大将军和将领们议事营帐里的茶叶中,下了无色无味的毒。
当地郡守也很快被押来军营严刑拷问。
烧红的烙铁还没烙到他的身上,那郡守便忙不迭的招供。
“钦差大人饶命啊!是赵将军威逼利诱我,说只要我配合,事后必有重赏。”
“他抓走我家中老小,我也是迫于无奈,才答应了他。”
“那送粮官也是户部官员,他们一起谋划着毒害镇国大将军和各位将领。”
“我不知具体原由,只在军报中配合他们的说辞,实在不敢来军营下毒啊!”
郡守满身脏污,头发乱蓬蓬的跪在地上,涕泪横流,将他所知道的和盘托出。
沈砚和周平听后,怒不可遏。
他们没想到赵将军竟然如此胆大包天。
为了一己私利,勾结户部,毒害忠臣良将后还嫁祸诛心。
沈砚让人又给赵将军上刑,直到他体无完肤了,才将他和那位郡守一同押上囚车。
至于那位户部送粮官早就回京复命去了,也在彻查户部尚书时受到了应有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