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全家殉国,我屠尽天下又何妨 > 第十八章 求官

第十八章 求官(1/2)

    被汪沉大骂的两个小太监,战战兢兢低着头,连大气都不敢粗喘。

    正当汪沉大发雷霆之际,秦川走上前,淡笑道,“汪公公,一大早就动这么大肝火啊?”

    汪沉微微一怔,立刻跪地作揖,“奴才给秦公爷请安!”

    “没办法,这些下人笨手笨脚,连杯茶都泡不好。”

    “陛下喝茶喝得不顺心,发脾气得奴才受着。”

    “奴才发脾气,自然得这些下面人受着。”

    秦川笑道,“汪公公,您可是内务府总管,陛下最信任的贴身大太监。”

    “这些下人不比你贴身伺候陛下多年,自然不可能将陛下的所有习惯都了然于胸。”

    “汪公公还是应当对他们宽容一些,多指点指点他们。”

    “有公公的指点和栽培,日后他们定然能有大出息。”

    汪沉自然听出,秦川这番话是在给这两个小太监求情。

    当即给秦川个面子,挥手道,“看在秦公爷的面子上,今天就不打你们板子了,还不快滚!”

    “谢汪公公,谢秦公爷!”

    两名小太监这才如蒙大赦,顿时满脸感激,向秦川连连鞠躬作揖,随即悻悻离开。

    汪沉恭敬问道,“秦公爷,今日进宫有何贵干?”

    “在下有点小事,想要求于陛下。”

    秦川对汪沉也颇为客气,“不知陛下现在是否方便,汪公公可否去帮我通禀一声?”

    “秦公爷稍等,奴才这就通禀。”

    汪沉转身走进华阳殿内,询问了皇帝的意思,不一会便又回来。

    “陛下准见,秦公爷请吧。”

    “多谢汪公公。”

    秦川这才随着汪沉,走进华阳殿的殿门。

    殿内,皇帝李玉堂正坐在龙案后,专心致志批阅奏折。

    李玉堂没有发话,秦川也不敢主动开口,就这么跪在龙案前等待。

    片刻后,将手中的折子处理完,李玉堂才抬头看向秦川。

    秦川朗声道,“臣秦川,参见陛下!”

    “秦川,起来吧。”

    李玉堂微微点了点头,淡淡道:“先前你求证的事,朕都已经依了你。”

    “宋廉全家都已经斩首示众,罪有应得。”

    “你们秦家的产业,朕也都归还于你。”

    “今日来找朕,又有何事?”

    秦川淡笑道,“陛下明察秋毫,天恩浩荡,为臣秦家主持公道,臣感激不尽。”

    “陛下虽封臣为卫国公,但眼下臣却只是个清闲国公,终日游手好闲,无事可做。”

    “今日臣进宫,就是想求陛下开恩,能给臣一个报效陛下的机会。”

    “能为陛下分忧解难,为大乾竭智尽忠,也算不负父叔在天英灵。”

    李玉堂怔了怔,顿时有些好笑。

    好小子,敢情是来要官的?

    不过,即便秦川不来,他也确实有这个打算。

    先前那一次会面的时候,李玉堂就看出来,秦川疯病痊愈后,展现出一种极为不凡的气质。

    这种气质,并非源自父荫,而是他与生俱来。

    如果能加以培养,或许能成为一个不错的人才。

    “秦川,你的意思朕明白了。”

    李玉堂淡笑道,“虽然你是天赐侯秦擎苍将军的后人,但你应该也清楚,我大乾军中的规矩,向来是论功行赏。”

    “即便看在你父亲的面子上,朕也只能安排你到军营中,从百夫长做起。”

    “至于日后想建功立业,拜将封侯,就要看你自己的本事了。”

    “说吧,你想去哪个营,朕都依你。”

    秦川却毫不犹豫摇了摇头,“陛下厚意,令臣极为感动。”

    “但臣重病初愈,无意从军,只希望能留在陛下的身边,为陛下分忧解难。”

    李玉堂微微一怔,面露狐疑。

    “你是说……你不愿投军从戎,而是要留在朝中做官?”

    “但是,你们秦家乃是忠烈将门,门风骁勇,名将辈出。”

    “你作为秦家唯一的血脉,难道不应该延续家风?”

    秦川淡笑道,“陛下,臣秦家确实祖祖辈辈都是沙场之将,鲜有朝中之臣。”

    “若日后蛮夷来犯,边疆告急,臣自然愿意披挂上阵,为陛下浴血沙场,卫戍大乾国祚。”

    “但自落云谷一战后,陛下便依杨相国之言,与异族议和修好,极力避战。”

    “眼下各方异族都较为安定,边境百姓也在休养生息。”

    “军营之中多臣一个不多,少臣一个不少,所以臣还是更在朝堂之中,为陛下尽忠。”

    一旁的汪沉听了秦川这番话,不由捏了把冷汗。

    好家伙,这小子还真是个一根筋愣头青啊。

    陛下刚刚让他延续秦家家风那番话,就是在给他台阶。

    没想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