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唐:开局为李二献上避坑指南 > 第357章 总不能是李世民提前驾崩了吧。

第357章 总不能是李世民提前驾崩了吧。(5/7)

堂事务束缚,反倒不自在。”

    他顿了顿,看着温禾自嘲的笑了一声,又补充道:“贫道此生最大的志向,便是走到哪里,便把医术带到哪里,为那些没钱请医的穷苦人治病,这样的日子,贫道觉得踏实,也觉得自在。”

    这算是明确的拒绝了。

    温禾却并不意外。

    他早从史书中知晓孙思邈的性子,李世民后来曾多次授予他爵位,都被他婉拒,直到晚年才让徒弟入朝任职。

    这位医者的心,始终在民间,在那些需要他的百姓身上。

    所以温禾自嘲,并不是失望,而是觉得自己刚才没把话说清楚了。

    孙思邈一定以为,自己只不过是找个借口,把他骗回长安。

    他失笑的摇了摇头,语气愈发恳切的向着孙思邈一拜:“孙道长,那若是这学堂只教穷苦人医术呢?”

    孙思邈猛地抬头,眼神里多了几分讶异。

    “您看,这天下间的穷苦人太多了,您一人行医,就算走遍天下,能救的人也有限。”

    温禾指着庙外的村落,声音里满是认真。

    “可若是您能教出一百个、一千个会医术的学生,让他们像您一样,到乡间、到偏远之地为百姓治病,那能救多少人?”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而且这学堂不设严苛的规矩,您想留在学堂教书,便多待些时日,想外出行医,也可随时离开,没人会束缚您。”

    “学生们学成后,也不会强迫他们入朝当官,只需记得为天下黎明治病的初心便好。”

    这番话,像是一颗石子,投进了孙思邈的心湖。

    他行医多年,何尝不知自己一人之力微薄?

    多少个深夜,他看着因没钱治病而离世的百姓,也曾遗憾自己能做的太少。

    人力有限。

    他能做的又有多少。

    如今温禾的提议,竟让他看到了另一种可能。

    不是靠自己一人奔波,而是让医术像种子一样,在民间生根发芽,惠及更多人。

    孙思邈的眼神渐渐亮了起来,他看着温禾,语气里多了几分认真:“小郎君此言当真?学堂只收穷苦人?学生学成后,也可自由行医,不必受官府约束?”

    “绝无虚言!”

    温禾连忙点头,语气坚定。

    “我开办这学堂,只为让更多人学会医术,救治百姓,绝不为名利,若是您愿意,学堂的一切事务,都可由您说了算,收什么样的学生,教什么样的医术,您都可以自己定。”

    孙思邈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转身走到供桌前,拿起药箱里的一本旧医书。

    书页早已泛黄,边角都被磨得卷了边,显然是被反复翻阅过。

    他轻轻抚摸着书页,眼神里满是感慨:“贫道年少时学医,是因为自幼多病,故立志于学习医自救,青年时贫道开始行医于乡里,其提倡并践行以“大医精诚”之医德对待病者,不管贫富老幼、怨亲善友,都一视同仁,无论风雨寒暑,饥渴疲劳,都求之必应,一心赴救。”

    温禾默默的听着。

    他话未说完,却缓缓抬起头,看向温禾,眼神里多了几分决断:“小郎君,贫道可以答应你,不过贫道有一个条件。”

    温禾心中一喜,连忙道:“孙道长请讲,只要我能做到,定不推辞!”

    “学堂的学生,必须由贫道亲自挑选,要选那些心善、能吃苦、真正愿意为百姓治病的人,不可收那些只为谋利的富家子弟。”

    孙思邈语气郑重。

    “另外,学堂里要设一间‘惠民医馆’,学生们平日可在医馆实习,为长安的穷苦人看病,分文不取。”

    “没问题!”

    温禾毫不犹豫地答应,语气里满是笃定。

    “这两个条件,我都应下,您放心,我这就回长安筹备学堂,选校址、备药材、置书籍,您何时想动身,我便立刻派人为您护送,绝不让您受半分颠簸之苦!”

    孙思邈闻言,着实愣了一下,眼神里满是错愕。

    他方才提出的条件,看似简单,实则暗含诸多难处。

    亲自挑选学生,意味着要耗费大量时间甄别心性,稍有不慎便可能招到心术不正之人。

    设“惠民医馆”分文不取,更是需要源源不断的药材与人力支撑,绝非易事。

    他本以为温禾会犹豫,甚至讨价还价,却没想到少年答应得如此干脆,连半分迟疑都没有。

    “小郎君可知,要办成这些事,需要多少财力?”

    孙思邈忍不住追问,语气里带着几分担忧。

    “单说那惠民医馆,每月的药材开销便不是小数,还有学生的食宿、学堂的修缮,一年下来,少说也要数百贯钱,您虽有赤子之心,可这些现实的艰难,怕是比您想的要复杂得多。”

    他见温禾年纪尚轻,怕少年只凭一腔热血,却不知背后的琐碎与耗费,到时若是支撑不下去,反倒辜负了那些等着学医的穷苦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