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唐:开局为李二献上避坑指南 > 第359章 他不吃牛肉

第359章 他不吃牛肉(2/7)

    程知节这话一出口,温禾心里便有了数。

    想来是今日大朝议上,陛下当众提了孙思邈任济世学堂山长的事,这消息才顺着朝堂传到了程知节耳朵里。

    只是一想到“济世学堂”这名字,温禾心里忍不住犯了点嘀咕。

    这名字虽贴合救民济世的初心,却总觉得少了点气势。

    若是按他之前的想法,叫皇家医学院多霸气?

    日后再顺着往下延伸,搞个皇家科学院,把算术、格物、冶炼这些都归拢进去,说不定还能推着大唐的技艺再往前迈一大步。

    可他转念一想,李世民肯定不会同意。

    温禾咂咂嘴,终究还是把这念头压了下去。

    罢了,济世就济世,能实实在在教出医者救百姓,比什么霸气名头都管用。

    至于程知节今日上门的目的,早在温禾看到软榻上的秦琼时,便猜得**不离十。

    前些日子他特意去华洲请孙思邈,除了筹备学堂,心里也存着另一层念想。

    便是盼着这位神医能为秦琼看看旧伤。

    秦琼这般为大唐征战半生的猛将,若真像史书里写的那样,后半辈子只能在家中深居简出、受病痛折磨,实在可惜。

    “济世学堂的事倒不急着细聊。”

    程知节咧嘴笑了两声,转头看向秦琼,语气带着几分不容拒绝的热络。

    “二兄,你也别在这端着了,咱今日来高阳府,本就是为了请孙道长给你治病,你快坐舒坦些,别一会儿道长来了,还得担心你身子撑不住。”

    秦琼被他说得无奈,轻叹了口气。

    他本就不是扭捏之人,只是觉得贸然上门叨扰温禾,已是失礼,哪还好意思再主动提求医的事。

    可程知节这般直白点破,他也只能顺着台阶下,对着温禾拱手道:“今日冒昧登门,还望县子莫要责怪,不知孙道长此刻可有空闲?能否劳烦县子请他出来一见?”

    这一礼,秦琼行得郑重。温禾见状,连忙侧身避让,连声道:“秦将军折煞晚辈了,您是大唐功臣,晚辈哪敢受您这般大礼,孙道长此刻应在院中整理医书,晚辈这就去请他过来,您与宿国公且在此稍坐。”

    说罢,他正要转身往外走,李泰却突然快步凑了过来,脸上带着几分急切的慌乱:“先生!我、我突然想起后院还有几只‘颉利’没喂,我得先回去照看,就不在这叨扰了!”

    不等温禾应声,他便像身后有什么东西追着似的,急匆匆地往门外跑,连平日里最宝贝的瓷瓶都忘了拿。

    紧接着,李恪也牵着李佑走了过来,对着温禾规规矩矩行了一礼,语气平静却难掩一丝仓促:“先生,时辰不早了,我带五郎回去读书,今日便先告辞了。”

    “嗯,去吧。”

    温禾看着两人匆忙离去的背影,心里暗自好笑

    “喂颉利?”

    程知节和秦琼面面相觑。

    但他们也没有多想,只是以为是自己听错了。

    那颉利不是还在草原吗?

    ……

    温禾往后院走。

    到了偏院,便见孙思邈正坐在藤榻上,手里捧着一卷线装书,素色道袍搭在榻边,阳光透过梧桐叶的缝隙落在书页上,连带着他鬓边的银丝都泛着柔和的光。

    走近了才看清,孙思邈手中的正是他前些日子抄录的《本草纲目》选段。

    听到脚步声,孙思邈抬起头,眼中带着几分欣喜,连忙将书递到温禾面前:“小郎君来得正好!你这卷医书里记载的‘百草分类法’,竟能将草木按性味、功效细分,比前朝的《神农本草经》更详尽,贫道昨日看到‘当归养血’的注解,颇有感悟,正想与你探讨一番。”

    《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时期,由秦汉医学家集体整理而成,托名神农氏所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位列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全书分三卷,载药三百六十五种。

    而《本草纲目》载药一千八百九十二种,附药图一千一百多幅、方剂一千一千多首,采用自然属性分类,涵盖药物形态、产地、炮制及跨学科知识。

    《神农本草经》以形而上学的“气”为理论基础,奠定中医药整体观与辨证用药原则,被列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其配伍原则至今仍是临床用药基础。

    而且专精于中医理论体系构建。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后来孙思邈的《千金方》,都是参考他的。

    而《本草纲目》在生物学、矿物学、农学等领域贡献突出,但对中医临床的直接影响较弱,最多只是作为一个目录。

    可惜这两部医术在满清的时候,因为某个十全老人被毁了一部分。

    后来小鬼子入侵的时候又被偷走和销毁了一部分。

    温禾在藤榻旁的石凳上坐下,接过孙思邈递来的凉茶抿了一口,笑着道:“孙道长过誉了,这不过是晚辈整理的一些零散记载,能得您认可,已是荣幸,您说的当归养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