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夕浮尘轻摆,神色凝重中透着一丝希望:“这‘万灵血蛊’贫道早年于灵鹫宫秘典中确有见闻,其性阴毒诡谲,能乱人心智,激发生灵血气狂性。先前虽推演出几个克制方子,但总觉差强人意,难以根除。直到近日,贫道机缘巧合,于天山极寒之处捕获了数只天地奇物——冰魄雪蛤!”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光芒:“此物乃万毒克星,其寒毒本源正可中和血蛊的狂乱燥热之气。再辅以先师祖虚竹子真人留下的《逍遥医典》中一道清心净源的古方,以雪蛤寒毒为引,配以天山雪莲、百年茯苓等灵药,炼制‘清源化癔丹’,此毒……定可解!”
徐达闻言大喜,刚想抚掌称庆,却见杨夕眉宇间忧色未褪,忙问道:“道长既已有法,为何还有顾虑?但说无妨!”
杨夕长叹一声:“元帅,解毒不难,难在施救。若能找到蛊毒源头——想必是城中主要水源——将大量解药投入,可阻新毒蔓延。但城中那数以万计已中毒癫狂的百姓……他们力大无穷,敌我不分,需得有人深入虎穴,逐一将其制服,再喂下解药。而且,面对这些神志尽失的可怜人,我等只能制伏,绝不能伤害其性命。这……这可比攻城略地,要难得太多了!”
帐内顿时一片寂静。想象一下,要在无数疯狂攻击的“狂魔”中穿梭,还不能下重手,其凶险与艰难,可想而知。
就在这时,宋青书长身而起,目光坚定,声音清越:“杨道长所言甚是,此非大军结阵所能为。此事,正该交由我武林人士解决!”
他转向张无忌及帐内群豪,朗声道:“无忌,诸位前辈、武林同道,我等即刻组织精锐,分头潜入庆阳城。首要之务,并非杀戮,而是救人。以精妙手法制住那些狂暴之人,喂下解药。待他们清醒后,陈明利害,让他们也加入救治行列,一传十,十传百,如同星火燎原!我相信,只要计划周详,行动迅速,用不了几天,便能将这满城狂澜平息下去!”
杨夕闻言,抚须颔首,眼中露出赞许之色:“善!宋盟主此计大善!以点带面,自救救人,正是上策!”
徐达更是精神大振,抱拳环揖:“如此,庆阳满城生灵的性命,就全仰仗青书老弟、无忌老弟,以及诸位江湖豪杰了!徐达在此,代朝廷,代天下百姓,谢过诸位!”
“元帅言重了!义之所至,万死不辞!”群豪轰然应诺,士气如虹。
星火燎原入危城
计划既定,行动立刻展开。
宋青书与张无忌迅速调配人手:
明教光明左使杨逍、右使范遥,率领五行旗精锐及教中好手,自东门潜入。
少林空智大师,亲率罗汉堂武僧,并汇合华山、崆峒两派高手,自西门而入。
武当七侠与峨眉派贝锦仪率领的九宫莲华阵弟子,配合默契,自南门进入。
丐帮传功长老与掌棒龙头,率领帮中群豪,自北门潜入。
七杀枪兄弟,熟悉城内布局与水脉,负责引领杨夕及其灵鹫宫药使,直扑可能的水源毒源所在,并沿途保护。
任务明确:各队以高超武功制服身强力壮的狂乱者,由随行的灵鹫宫药使立刻喂下“清源化癔丹”,待其清醒后,简单说明情况,便让其协助制服、喂药其他狂乱者,如同滚雪球般,迅速扩大救治队伍。
夜色掩映下,一道道矫健的身影悄无声息地潜入那座如同鬼蜮的城池。
行动初期,进展比预想的还要顺利。武林高手们各展其能,或点穴,或用柔劲擒拿,或是以阵法困缚,将一个个狂乱嘶吼的百姓制住。解药喂下,不过一炷香的功夫,那赤红的双眼便渐渐恢复清明,癫狂的力气也如潮水般退去,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迷茫、恐惧,以及在得知真相后的悲痛与感激。越来越多被解救的百姓加入了救援队伍,他们含着泪,引导着恩人们前往狂乱者聚集的区域,帮忙安抚刚刚苏醒的同胞。
七杀枪引领杨夕,果然在城中心最大的公用水井旁,找到了被投入的蛊母残骸,杨夕立刻投入特制的大量解药,净化水源,断绝了后患。
希望的火种,正在这片绝望的土地上一点点燃起,汇聚成光。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步入正轨,救援队伍如同滚雪球般越发壮大之时,异变陡生!
混乱中,几名看似与其他狂乱者无异,衣衫褴褛、双目赤红的身影,混在正被制服的人群中。当负责喂药的灵鹫宫药使接近时,他们眼中猛地闪过绝非狂乱之人应有的冰冷与杀机!
“嗤!嗤!嗤!”
数道淬毒的乌光,如同毒蛇出洞,毫无征兆地射向正在全神贯注指挥解毒、救治重伤者的杨夕的后心!
正是影卫。他们竟伪装成狂乱者,潜伏至今,等的就是这个一击必杀的机会!他们的目标极其明确——若能除掉医术通神、主持解毒的杨夕,庆阳危局必将再次陷入混乱甚至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