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 第377章 请赏

第377章 请赏(1/2)

    永安帝一怔,便想起他曾看过的陈砚为赚钱读书,屡次入县城之事。

    与他之后和高家斗智斗勇相比,这些事实在不起眼,永安帝自是不会放在心里。

    不成想,在其如此荣耀时刻,陈砚想到的竟是兑现多年前对祖母的承诺。

    永安帝提醒道“此次你之功劳极大,你可想好了。”

    陈砚纵使要求立刻回京,他也会给安排一个好位子。

    如此大功用来给祖母讨个诰命,实在有些不值得。

    陈砚却坚定道“君子一诺,重若九鼎。臣之父母均有诰命,如何能独独落了祖母一人?”

    永安帝盯着他的头顶良久,不由笑道“难得你一片孝心,朕允了。”

    陈砚高兴谢恩,在永安帝的示意下,他告退。

    连带着,薛正也领着一众锦衣卫退了出去。

    暖阁内,汪如海将一杯温茶恭敬地放在永安帝的桌案上。

    永安帝端起茶抿了一口,瞥了眼那如山般的供词,状似无意道“这朝堂不能再出一个徐鸿渐了。”

    汪如海恭敬应道“主子圣明,只是陈三元如此费心力倒徐,若徐门尚存,他怕是要想不通了。”

    永安帝将茶杯放下,缓缓道“唯有想通了,才是真正的宰辅之才。”

    “陈三元尚且年幼,假以时日,必能想通。”汪如海笑着应道。

    永安帝道“太过年轻了,还需多磨一磨。”

    顿了下,他又继续道“这开海一事,唯有他能办。”

    汪如海就知永安帝不准备将陈砚调入京中,此后还要在松奉。

    “陈三元一片忠君爱国之心,又孝顺,还能为陛下分忧,实在是难得一见之璞玉。”

    “璞玉需精雕细琢。”

    永安帝拿起一份供词,笑道“如此品行才学,若做了孤臣,才是我大梁的损失。”

    汪如海心下明了,当即笑道“陛下对陈三元之心,其必能知晓。”

    永安帝道“若臣子都能一心为国,大梁又如何是今日之象?多的是权臣、奸臣、贪臣!”

    言罢,右手狠狠拍在那叠供词上。

    此话一出,汪如海再不敢接话,只心说朝堂要动荡了。

    薛正与陈砚在宫里时并未有只言片语,出了宫门,陈砚才拱手笑着对薛正道“恭喜薛千户。”

    只一年,就从百官连跳两级到了千户,升官速度实在是快。

    薛正回了一礼,道“托陈大人的福。”

    若非跟着陈砚前往松奉,立下大功,此时他还是个百户。

    陈砚笑道“都是薛千户自己拼命拼来的。”

    当初在松奉,锦衣卫们一个个都不顾生死,升官理所当然。

    “不知陆总旗如何了?”

    “已是副千户了。”

    也是一年连升两级。

    想到陆中那张沧桑的脸,陈砚颔首“他应得的。”

    薛正也郑重点头“他应得的。”

    此次跟随陈砚前往松奉的,按照功劳大小,均有升迁。

    自回京后,薛正便领着这些人在诏狱审理宁淮官员,率先提审的就是胡德运,还未用刑,胡德运就把自己知道的全招了。

    松奉是走私的关口,作为松奉知府,胡德运对涉事人员,分成配比等知道得一清二楚。

    不止宁淮官员所分银两多寡,就连输送给京城官员的利益,他也知道个三四成。

    那些个原本打定主意咬死不松口,等着首辅大人来救的宁淮官员们,在锦衣卫准确说出他们牵扯其中的种种细节后,心防便被破了。

    锦衣卫只一句“已有人招了,你便是瞒着也无用,不过是多受些皮肉之苦,我们诏狱有的是手段撬开你的嘴。”

    再将一些刑罚往那些享受惯了的老爷们身上一招呼,该招的不该招的就全招了。

    锦衣卫们用刑并未花多长时间,这些日子全用来记口供,让宁淮官员们签字画押了。

    因官员人数太多,他们到了今日才全部整理完。

    当永安帝被百官堵在暖阁内,他便派人去诏狱召薛正拿证据逼退百官。

    只是当时尚且还剩最后一人,便耽误了些工夫。

    陈砚不禁挠挠头“原来陛下早有应对之策。”

    他本是个拖延时间的作用,只是他没收住,把百官都骂了,引起圣前自由搏击赛。

    薛正深深看他一眼,道“陈大人之功远在我等之上,若陈大人想回京,陛下定会允之。”

    官员下派地方,时间久了容易被遗忘,若没什么背景,想要升迁就极难,想要回京更是难上加难。

    陈砚却笑着摇摇头“本官该在松奉避避风头,此时还不适合回京。”

    薛正劝道“纵使你在地方上做到封疆大吏,也入不了阁。”

    陈砚深深吸口气“本官如今所做这些,都是为了开海。开海事关重大,本官不愿假手他人。”

    开海必定受到诸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