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严党清流之间的第三种活法 > 第518章 贺表来了(一)

第518章 贺表来了(一)(2/3)

    他必须做出反应,必须向天下人证明,他依然是那个受命于天、泽被苍生的圣主明君!

    如何证明?

    最直接、最符合他认知与喜好的方式,便是——斋醮。

    举行盛大空前的水陆大法会、罗天大醮,祭告天地神明,祈求赦罪赐福,平息天怒!

    这不是屈服,而是沟通,是展示!

    是向天下昭告他嘉靖皇帝敬天法祖、为民祈福的“赤诚”之心!

    于是,一道旨意迅速从西苑发出,经由司礼监、内阁,明发天下:

    因近来天灾示警,朕心恻然,为天下苍生计,特敕命于朝天观、神乐观等处,设罗天大醮,广延高真,虔修斋法,上告穹苍,下禳灾疠,为期七七四十九日。一应所需,着户部、工部、光禄寺即速筹办,不得有误。中外臣工,皆需斋戒沐浴,共襄盛举,以冀回天意,佑我黎民。

    旨意一下,整个朝廷机器立刻为之转动起来,其效率远超赈济灾民、整顿吏治之时。

    户部拨出专款,数额之巨,令人咋舌,足以支撑数省灾民数月口粮。

    工部征调能工巧匠,日夜赶制法台、幡幢、法器等物,所用木料、绸缎、金银,无不极尽精美。

    光禄寺筹备斋供,采买三牲、果品、香烛,山珍海味,务求丰洁。

    礼部、道录司更是全员忙碌,遴选高道,拟定科仪,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规制,彰显皇家气派。

    一时间,北京城内外,各大宫观寺院香烟缭绕,钟磬齐鸣,诵经之声日夜不绝。

    法会上,嘉靖帝甚至多次亲自驾临,身着道袍,焚香祷告,神情肃穆虔诚,仿佛真是一位忧心天下、沟通人神的圣君。

    朝堂之上,对于这场耗资巨大的斋醮,并非没有微词。

    一些清流官员,如高拱等人,眉头紧锁,私下议论:“灾荒遍地,流民待哺,此时不正应节省用度,全力赈济,整饬吏治,以安民心吗?如此大兴斋醮,耗费巨万,岂非本末倒置?”

    然而,这些话只能在极小的圈子里低声交流,无人敢正式上疏反对。

    原因无他,皇帝此举,占尽了“大义”名分。

    他是为“天下苍生”祈福,是为“平息天怒”禳灾。

    谁敢反对?反对便是罔顾黎民疾苦,便是对上天不敬!

    这顶大帽子扣下来,谁也承受不起。

    就连首辅徐阶,也只是一副“仰体圣心”的模样,积极督促各部办理,绝口不提靡费之事。

    他深知,此刻劝谏,非但无用,反而会触怒皇帝,引火烧身。

    于是,朝堂之上,呈现出一派诡异的“齐心”景象。所有官员,无论内心作何想法,表面上都必须斋戒沐浴,表现出虔诚参与的姿态。

    而在这场由国家力量推动的宏大叙事中,另一种“神迹”故事,也在官方默许甚至鼓励下,被更加广泛地传播和渲染。

    那便是关于前些年,苏州抗倭之战的“神话”版本。

    在那场由陈恪主导的奇迹之战之中,燧发枪的齐射、严酷的训练、新颖的战术是取胜的关键。

    然而,在民间口耳相传、以及某些有意无意的引导下,故事渐渐变了模样。

    “知道苏州城下那场大捷吗?哪里是什么火器厉害!那是皇上诚心修道,感动了上天!”

    “对对对!我也听说了!交战之时,天色骤变,云端忽现三十六位金甲神将,身高数丈,手持雷槌电戟,一声霹雳,倭寇便魂飞魄散,溃不成军!”

    “那是玉帝座前的三十六雷将!是感念咱们万岁爷玄功精诚,特地下界来助战的!”

    “圣天子在位,自有百灵护佑!那些倭寇,是遭了天谴!”

    这些光怪陆离的传说,比枯燥的军事总结更易于传播,也更符合大众的心理期待和认知水平。

    它们巧妙地将军事胜利归功于皇帝的“德行”与“神功”,进一步神化了嘉靖的形象,冲淡了天灾带来的负面议论。

    嘉靖帝对于这种传言,自然是乐于听闻,甚至暗中觉得,这比那劳什子燧发枪更令人心旷神怡。

    斋醮的烟雾,与神功破敌的传说,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道虚幻而坚固的屏障,暂时遮蔽了血淋淋的现实,安抚了惶惑的人心。

    在这片由香火、颂偈和神话共同营造的氛围中,嘉靖帝愈发沉浸其中。

    他端坐听着远处道观隐隐传来的诵经声,闻着空气中弥漫的沉香,仿佛真感到自己与天地神明相通,功德无量,泽被苍生。

    那种举着“为天下祈福”的大旗,行自己崇道修玄之实的感觉,确实令人飘飘欲仙。

    一切似乎都很完美。

    天灾的警示被斋醮的虔诚所回应。

    民间的流言被神异的传说所覆盖。

    朝臣的异议被“大义”的名分所压制。

    他,嘉靖皇帝,依然牢牢掌控着一切,既是世俗的至尊,也是沟通天人的神选之子。

    然而,在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