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严党清流之间的第三种活法 > 第533章 贺表来了(十六)

第533章 贺表来了(十六)(2/3)

性让他暂时按捺住了——他需要时间观察,需要证据,需要看看他这两位“忠臣”究竟会如何处置这件事,这本身就是一场更残酷、更诛心的测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他与赵贞吉那番精彩奏对,看似暂时稳住了局面,实则……完全没有触及海瑞奏疏本身的任何一个字!

    他们成功地将话题从“海瑞骂得对不对”,偷换成了“我们对陛下忠不忠”。

    他们安抚了嘉靖那颗因被戳穿而暴怒惊恐的心,却巧妙地将那颗足以炸毁整个朝堂的实质性问题——海瑞所揭露的那些血淋淋的现实。

    暂时悬置了起来。

    但这悬置,是有代价的。

    代价就是,他陈恪,必须亲自出手,去解决这个被悬置的问题。

    他必须去证明,海瑞骂错了,陛下是圣君,天下太平,海瑞是个疯子、是个狂徒、是个该千刀万剐的罪人!

    这可能吗?

    陈恪闭上眼,几乎能清晰地“看”到那封他并未亲眼阅览,却足以想象其内容的奏疏。

    海瑞会说些什么?无非是陛下沉迷修道、耗费国帑、二十余年不视朝、法纪弛废、吏治腐败、民不聊生……

    这些,难道不是事实吗?

    他陈恪从现代穿越而来,拥有超越时代的视野,他比任何人都更清楚这个王朝肌体上正在溃烂的创口。

    海瑞所言,或许言辞激烈,或许带有这个时代士大夫的局限性,但其指出的核心弊病,哪一桩哪一件不是确凿存在?

    让他去批驳海瑞?

    用他状元郎的文采,去颠倒是非,指黑为白?

    凭借他超越数百年的见识,他当然可以找出无数理论来“驳倒”海瑞。

    他可以大谈“发展阶段性”、“历史局限性”、“治理复杂性”,甚至可以抛出些“人性自私”、“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的后世观点……

    但那些东西,在这个时代,岂止是离经叛道?

    简直比海瑞的奏疏还要大逆不道一百倍!

    那根本不是批驳海瑞,那是在挖整个封建皇权、乃至整个儒家伦理体系的根!

    若不能用那些超前的思想,仅凭这个时代的儒学框架和话语体系,他如何去驳倒一个用生命去践行“民为本社稷次之君为轻”理念的诤臣?

    如何去否定那些连皇帝自己心里都清楚是事实的指控?

    根本不可能。

    海瑞站在那里,本身就是一面照妖镜,他照出了皇帝的昏聩,也照得所有试图为他辩护的人,显得那么虚伪可笑,那么蝇营狗苟。

    那……称病呢?

    陈恪的脑海中闪过这个念头。

    以此为借口,拖延,回避,将这副重担甩给赵贞吉,或者干脆推给三法司去扯皮?

    念头只是一闪,便被他自己否决了。

    不行。

    今日在西苑,他和赵贞吉已经将“忠君”的调子唱到了极致,几乎是在逼迫皇帝承认他们是“孤忠”。

    若此刻他突然称病退缩,在嘉靖那多疑到极致的心里,会立刻被打上“首鼠两端”、“心怀鬼胎”的标签。

    之前所有的努力不仅白费,更会引来致命的猜忌。

    陛下让他去批驳海瑞,不仅仅是要一个结果,更是要看他陈恪的态度,看他是否真的“可用”,是否真的“贴心”!

    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阳谋。

    一个将他置于炭火之上炙烤的难题。

    直到此刻,陈恪才真正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如今所处的位置,是何等的凶险与尴尬。

    是,他看似圣眷正隆,权倾朝野。

    在嘉靖眼中,他或许确实是个“孤臣”,没有严嵩、徐阶那样盘根错节的朋党,荣辱系于帝心一念。

    从根源上,他的权力来自于嘉靖的信任和需要。

    但另一方面,他这些年的所作所为,有意无意间,早已编织出了一张庞大而隐形的网络。

    他在心学门人中被誉为“知行合一”的践行者,王畿、钱德洪等人对他寄予厚望,无数年轻士子视他为榜样。

    他在军中,与胡宗宪、俞大猷、戚继光等抗倭名将惺惺相惜,蓟辽总督王忬也对他颇为看重,更别提那些受过他恩惠、被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勋贵子弟如英国公世子等人。

    他掌握着神机火药局,某种程度上扼住了帝国军队未来的咽喉。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势”,是无法被嘉靖帝那“孤臣”想象所完全涵盖的潜在力量。

    他忠于嘉靖吗?

    是的,他忠。

    因为他需要嘉靖这面大旗,需要皇权的庇护来推行他的想法,来为这个积重难返的帝国寻找一线生机。

    他的许多目标,与巩固皇权、强化中央集权并不矛盾,甚至需要依赖于此。

    但他绝不可能像严嵩那样,为了权力毫无底线,昧着良心指鹿为马!

    这,正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