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 > 第314章、麟趾观人

第314章、麟趾观人(1/2)

    陈子壮告诉朱慈炅,参谋们今天都不在。

    孙传庭和吴阿衡去刘家港接沈寿崇了,沈寿崇护航熊文灿访欧,从红海归来,这是大明时隔两百年的重新远航,意义非凡。

    杨文岳去城外协调组建常驻郧阳的新六卫混编部队,按照朱慈炅要求,这次要派出两万人。只剩一个洪承畴还在城中,但他要到户部和银行确认五月军饷,一早就没见到人了。

    朱慈炅这时才想起参谋们都清楚召见三人之事,便明白陈子壮为何称不知了。但马上又意识到不对,王铎也知道啊,他怎么没吱声?唉,天工院里也勾心斗角。

    朱慈炅懒得管这种鸡毛蒜皮的事,得累死。在御书房里和小潞王继续交流读书心得,结果朱慈炅一直瞪着大眼睛听小潞王滔滔不绝。

    朱常淓居然对历史、文化、音律都非常有心得,说起分辨真假文物来,那是一套一套的,把朱慈炅都完全唬住了。

    他喵的,太祖爷,老道爷你们快起来看,我们家出了个专家了,就这架势,绝对是真鉴宝专家啊。

    小潞王才多大,他要掌握这些东西,怎么可能是斗鸡走狗的纨绔子弟?也不对,这么高端的东西也只有纨绔子弟才玩得起。

    这是人才啊,老朱家的人才,可是朱慈炅完全不知道这种人才该怎么用。你既然会鉴宝,走吧,陪朕去鉴别一下大明的人才。

    梅之涣和朱大典都是守制结束起复,他们也是第一次见到朱慈炅,梅朱二人和单独拜见过朱慈炅的王家桢纷纷大礼参拜。

    朱慈炅和颜让他们起身落座,倒是朱常淓的到来夺了孙承宗的位置,让老孙有些忙乱,他没法跟亲王抢座了。

    朱慈炅左手坐朱常淓、王家桢、朱大典,右手坐孙承宗、梅之涣、陈子壮,刘若愚和王坤一左一右站着,李世熊抱着纸笔躲在角落。

    朱慈炅重点观察的是梅之涣和朱大典。梅之涣坐姿非常拘谨,双手放在膝前,身体远离孙承宗,靠近陈子壮。

    很明显,他比较畏惧上位者,但也知道陈子壮是天子近臣,虽然他官品在陈子壮之上,也并没有挤压陈子壮的空间。这是一个谨慎的人。

    朱大典有些东张西望,手肘也放在会议桌,朱慈炅还看到他手心藏了颗果盘中的荔枝,都没有人注意到他何时拿的。

    他的面色相对从容,但朱慈炅从身体细节里认为,这个人是装的。没有本事的人才希望装出胸有成竹的样子,心中评价顿时减了三分。

    王家桢朱慈炅早已经见过,刚刚落座的时候,他还和梅之涣互相谦让了一下。他的官品是三人中最高的,但梅之涣比他先一科中进士。

    这个小细节,落在朱慈炅眼里,他已经可以判断,王家桢比较擅长与人交际,应该是有一定官场底蕴的,这也是他落后一科,反而比梅之涣官位更高的原因之一。

    朱慈炅这一生注定要见很多人,甚至基本上都是大明精英。或许在大明其他皇帝那里,陛见只是一个形式,但在朱慈炅这里,甚至能决定个人的政治前途。

    他本来有三选二甚至是四选二的计划,但刚刚落座,朱慈炅心中就已经有决定,所以他的问话更多是巩固自己的判断。

    “朕召三位卿家来宁,是因为陕西局势稍缓,孙阁老不再亲自督师。但稍缓是稍缓,陕西的问题依然严峻,朕需要一位文武兼备的重臣前往坐镇。

    你们三人是朝中推荐的合适人选,所以朕今天要接见你们,亲自考察一下,朕也想听听你们对陕西问题的判断。”

    三个人反应不一,王家桢脸色平静,显然他已经收到消息。朱大典颇为意外,原阶起复其实已经很不错了,没想到还能有机会更进一步。梅之涣则是稍显慌张,没有人告诉他陛见还有这事。

    孙承宗闻言也有些意外,这三个人都不是内阁推荐的啊。

    孙承宗个人已经有人选,他是希望傅宗龙过去接任的,还跟傅宗龙打过招呼。本来他已经准备跟刘一燝、徐光启说一声,表示这个位置他占了。

    但他没有想到,小皇帝直接插手人事,根本不给内阁机会,甚至直接弄来了三个候选人。这非常不合传统,小皇帝掌控军权就罢了,你还要插手人事,你多大了啊?

    孙阁老一脸不开心,这他妈谁推荐的啊?明显也不是黄立极啊,他昨天才到。钱士升?他出手不跟内阁打招呼,不懂规矩了吧。

    他板着脸认真打量了一会面前三人,似乎只有王家桢稍微有资格啊,剩下这两人谁啊?而且王家桢也不合适,这个人懂个毛的军事。

    王家桢可不知道孙承宗的腹诽,他平静回话。

    “回陛下,臣以为陕西问题更多还是依赖中枢支援,陕西已经不能独立解决灾荒问题了。

    如果要主政陕西,臣认为‘萧规曹随’是必要,必须要继续执行孙阁老的‘移民、复耕、围匪’三大策略。

    除此以外,臣认为可以考虑以工代赈,尽量修好陕西道路,方便军队快速反应和救济及时发放。”

    说完他还向孙阁老微笑点头,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