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 第262章 送上门来的俘虏

第262章 送上门来的俘虏(2/5)

  只要没了水师,明军主力无论如何也进不来夔州。

    江瀚坐镇白帝城,俯瞰着脚下正在紧锣密鼓构筑的防线,静静等待着卢象升送上门来。

    他在等,卢象升也在等,整个四川战场都在等川北的洪承畴率先行动。

    而此时的洪承畴也倍感压力。

    他已经连续两天不眠不休,对着舆图研究着该如何进攻了。

    说实话,凭借手上三万人就想入川,简直难如登天。

    要知道,当初明军两路入川灭夏,可是足足调动了三十万大军,派出了七位名将,才把四川拿下来。

    虽然现在贼兵还未完全占据整个四川,但几处要地都已经落入其手。

    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哪一条不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

    贼兵只需要派出数千精锐扼守住狭窄的隘口,再架上几门虎蹲炮甚至硬弩强弓,他的部队就进不去。

    地势太窄,重炮根本展不开;

    强攻更是相当于拿人命去填无底洞,伤亡惨重不说,还未必能啃下来。

    可眼下根据郧阳府传来的消息说,卢象升的舟师已经开到了巴东,就等他发起攻势了。

    自己这边要是迟迟打不开局面,别说夹击了,光是每个月消耗的粮草都是天文数字。

    洪承畴在府衙里枯坐良久,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突然,他脑中灵光一闪,猛地坐直了身体。

    既然两路大军夹击不够,那三路呢?

    如果如果能联系到云贵一带的明军,贼兵眼下连四川都还没能完全拿下,想必云贵一带还有明军可以调动。

    要是再耐心等等,说不定还能联系上云南的黔国公!

    届时三路大军夹击川北,贼兵定然会出现错漏!

    之前听驻守汉中的参将邓阳提过一嘴,说是金牛道上,似乎还有商帮在冒险通行?

    看来贼兵为了物资流通,并未完全断绝商路。

    “化整为零.混入其中”

    洪承畴眼中精光闪烁,他越想越觉得此计可行。

    只要派出一支精干队伍,扮作商帮潜入川中腹地,再分批往云贵一带寻求援兵。

    到时候内外夹击,何愁贼兵不破?!

    他觉得自己已经摸到了致胜的法门,但问题是该派谁去呢?

    洪承畴有自知之明,他不是卢象升那种能提着大刀亲自冲锋陷阵的猛人。

    手下那些能独当一面的参将、副将,目标太大,容易暴露。

    可也不能随便派个管队、哨长前去寻找黔国公,威望不够,也难当大任。

    他拿起厚厚的军中名册,一页页仔细翻看。

    最终,他的目光停在了“游击将军马科”这个名字上。

    马科这人,洪承畴很熟悉。

    当年在陕西围剿不沾泥的时候,马科就在他帐下听用。

    作战勇猛,敢打敢拼,颇有几分他老上司李卑的悍勇之风。

    更重要的是,此人够机灵,不是一味蛮干的莽夫。

    “就是他了!”

    “再找个熟悉敌情的将领配合就行!”

    洪承畴拍板定计。

    第二天,他便在府衙里召见了马科和邓阳两人。

    洪承畴也不绕弯子,直接点明主题:

    “二位,本督欲行一奇策,需精干之士潜入贼兵腹地寻求云贵援军,以为内应。”

    “此事凶险,却也功莫大焉。”

    邓阳一听,心脏猛地一跳。

    我?潜入贼兵腹地?那不跟回老家一样吗?

    他下意识地抬头,脸上难掩惊愕。

    洪承畴见他神色,立刻解释道:

    “邓参将不必亲自涉险。”

    “你可选派一得力心腹,随马游击同往即可。”

    “本督也是看你久镇汉中,想必对贼人颇为了解。”

    邓阳强自镇定,躬身道:

    “末将明白!但凭军门吩咐!”

    洪承畴满意地点点头,捋须道:

    “我已委托汉中知府联系上了瑞王府。”

    “有圣旨在先,再加上瑞王殿下深明大义,他已经将王府内专走川陕商路的掌柜,管事尽数派了出来,为你二人充作向导和掩护。”

    “你二人各派数百精锐,分批混入商队中,进入贼兵腹地。”

    “切记,兵刃甲胄一概不带,以免暴露。”

    “等你们碰头后,分别往云贵走,一路去贵州求援,一路去云南黔国公府求援。”

    “本督会写下手书密信,届时.”

    洪承畴在舆图上比划着,详细讲述着里应外合的计划细节。

    邓阳垂首恭听,看似专注,实则心里已经笑开了花,只是强忍着不让自己露出破绽。

    马科则是听得两眼放光,摩拳擦掌,觉得此计大妙,建功立业就在眼前!

    密议结束后,邓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