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 第280章 忽悠洋人

第280章 忽悠洋人(3/4)

造出来的东西能不能用,从来不会细问。

    而深受儒学影响的官僚、学子们只会认为这些都是奇巧淫技,上不得台面,哪里还会深究其中道理?

    重实践,轻理论,这是历朝历代工匠们的弱点,一时半会难以改变。

    江瀚对此也没什么太好的解决办法。

    他琢磨着,或许自己要亲自下场,先编写一些最基础的数理教材,交给学部,强行推动科学教育。

    但是吧,这也并非什么长久之计。

    除了江瀚,恐怕其他人根本看不懂这些教材。

    没有相应的师资力量,江瀚就算是累死,也教不出几个懂科学的人才出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此事还是急不得,只能一步步慢慢来。

    几人聊着聊着,不知不觉间,窗外天色早已暗了下来。

    忽然,殿外突然传来一声通报:

    “王妃到——”

    话音刚落,王翌颖便带着侍女,款步踏入殿中。

    她看了眼殿内的烛火,又看了看几人疲惫的脸色,无奈地叹了口气:

    “这么晚了,大王便是铁打的身子,也该让几位臣工休息了吧?”

    “国事虽重,但还需张弛有度。”

    江瀚这才恍然抬头,只见窗外已经挂着一轮圆月,烛火都烧了半寸长。

    “王妃怎么来了?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王翌颖将一盏温热的参茶放到江瀚面前,无奈道:

    “已经到亥时了。”

    “你是忘了时辰,几位大人怕是早已饥肠辘辘,疲惫不堪了。”

    江瀚环顾赵胜几人,果然见他们面带倦色,一副强打精神的样子。

    他不由失笑,长舒一口气:

    “是我疏忽了。”

    “行了,今天就到这儿吧,诸位回去好生休息。”

    “回去后,记得把事情落实好,有问题随时上报。”

    几人如蒙大赦,连忙起身准备告退。

    可王翌颖却叫住了他们:

    “诸位大人且慢。”

    “各位辛苦了,这是王府里刚做的点心,聊以垫腹,如果不嫌弃,就带回去给家人尝尝。”

    说罢,她便示意身后侍女,将几个精巧的食盒递给三位大臣。

    几人连忙躬身接过,感激道:

    “谢王妃体恤!”

    “我等就先行告退了。”

    江瀚挥挥手:“都回吧。”

    等几位臣工相继离去,王翌颖又让内侍进殿,端来了几盘热菜摆到案上。

    一碗炖肉,一碟炒青菜,还有一碗鸡汤,虽然不算丰盛,但好歹能垫垫肚子。

    殿外值守的亲兵队长冯承宣看着这一幕,忍不住叹了口气。

    以前在军中,提醒江瀚吃饭休息都是他的差事,现在全让王妃抢了去,这找谁说理去?

    江瀚吃得心满意足,擦了擦嘴,拉着王翌颖的手,嘿嘿一笑:

    “吃饱了,有力气了,咱回内院!”

    王翌颖脸颊微红,任由他拉着,快步走了出去。

    江瀚令旨既下,各部门便遵照指示,立刻行动了起来。

    农部的李兴怀亲自带着人,乘船赶到了江油的老君山硝洞。

    面对多藏在深山里的硝匠户们,他软硬兼施。

    他一方面宣示汉王新政,告知硝匠户们废除匠籍一事,并允诺按照官价,公平收购硝石,而且还大力招揽他们,加入官办的工坊,按月发放钱粮,按量给予赏钱;

    另一方面,他联合从剑州调来的军队,封堵了几处主要硝洞出口,做出进山大肆搜捕的姿态。

    在银钱的诱惑和刀兵的威胁下,这帮深山里的熬硝佬们权衡利弊后,陆续有人试探着走出山洞,开始与官府接触。

    李兴怀趁热打铁,立刻上奏江瀚,在江油县设立了制硝所,直属工部,专门负责硝石的开采、收购和粗炼。

    至于江瀚曾隐约提及的“化肥”一事,李兴怀苦思冥想后,仍不得要领。

    无奈之下,他只能暂时将其单独列册记录,等待日后江瀚亲自定夺。

    处理完江油的硝洞事宜后,李兴怀又马不停蹄地奔赴各地,督导各州县落实“官营沤肥”的政策。

    各地衙门纷纷组织人手,在城中设立“净行社”,专门收集城里的粪便污物,并于城外低洼处,设立大型官营沤肥场,集中堆肥发酵。

    同时,趁着冬季河流进入枯水期,农部又招募了大量农闲时的民夫,疏浚河道沟渠,挖掘河底淤泥。

    这些淤泥堆在田间地头,经过一段时间的晾晒后,便可直接作为优质的河泥肥使用。

    一时间,四川各城镇周边,都散发着一股浓浓的粪便、淤泥发酵的酸臭味。

    另一方面,学部主事王承弼回到衙门后,即刻行文川内各府、州、县学,张贴告示,晓谕全川士子。

    在告示中,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