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 第292章 满满的细节

第292章 满满的细节(2/3)

极了,也顾不上多说,便跟着赵老八等人,小跑着赶到食堂,准备领他心心念念的早饭。

    可早饭却令他大失所望。

    除了一碗简单的米粥、咸菜疙瘩和每人两个杂粮馍馍,便再无其他特殊之处。

    郑芝凤两口喝完了粥,就着咸菜啃着馒头,不禁有些诧异:

    “赵队正,咱们今日不是要操练备战吗?”

    “就吃这个?能顶得住?”

    赵老八闻言摆摆手,不以为意地回道:

    “郑兄弟有所不知,晨起不宜吃得过饱。”

    “稍后还有长途奔袭操练,吃得太饱反而坏事。”

    “等操练完了,保管你吃得满意。”

    郑芝凤听得一愣,有些难以置信:

    “还……还要跑?”

    “早上那趟跑山不是才刚完事吗?”

    “长途奔袭操练又是什么?”

    在郑芝凤的设想中,之后的训练应该也就是些诸如阵型变换、弓弩火器射击之类的。

    反正大家都这么练,要是严格点,可能还会加一些战阵搏杀,互相对抗的高强度训练。

    可这什么长途奔袭操练,他真是一点儿都没听说过。

    赵老八瞥了他一眼,那眼神仿佛在看一个没见过世面的新兵蛋子:

    “这才哪儿到哪儿?”

    “早上的冲坡夺旗,练的是战场短距离冲锋和抢占高地,来回加起来还不到五六里山路。”

    “贵州这地界全是山包沟梁,晚点儿的长途奔袭才是重头戏。”

    说罢,赵老八将最后一口粥喝完,带着郑芝凤一行人匆匆赶回了营帐。

    此时,负责发放的刀甲的辅兵,已经推着独轮车等在了帐外。

    郑芝凤也被分到了一身行头:

    一顶带着顿项(护颈)的明盔,一副沉甸甸的布面铁甲,一口腰刀,一张梢弓配一个装满三十支箭的箭囊,还有一个灌满清水的水壶和装着两天的干粮口袋。

    郑芝凤把这一件件东西接过来抱在怀里,眼睛都直了。

    他只觉得手里越来越沉,心里越来越凉。

    他抬起头,看着赵老八,难以置信地问道:

    “赵队正,这么多家伙事儿,全都要带上?”

    “咱不说别的,光这布面甲,我掂量着少说就得二十斤往上!”

    “这铁盔顿项,七八斤总跑不掉吧?”

    “这腰刀、梢弓加上箭矢,又得十来斤!”

    “再加上水壶、火折子、解碗腰刀、干粮……这林林总总加一块,不得四五十斤重?”

    “你现在告诉我,要扛着四五十斤重的玩意儿,在山地里行军二十里?”

    “你莫不是在消遣我郑某人?”

    赵老八看他急眼的样子,反而笑了,示意他稍安勿躁:

    “郑兄弟,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先别急。”

    “你听我跟你说道说道。”

    “首先,咱军中是有辅兵的。”

    “就拿咱们一个五十人的小队来说,总共就配了有十五名辅兵。”

    “行军时,诸如头盔顿项、梢弓箭囊、口粮帐篷等不太要紧的重物,都可以扔给辅兵分担。”

    “你真正要时刻携带的,是穿在身上的布面甲和随身的兵器。”

    “再说了,你这点儿份量还真不算啥。”

    “还有些兄弟要带鸟铳、火药、铅弹。”

    “队中的炮兵更是要带着虎蹲炮、小型佛朗机,这些玩意儿不比你身上这点东西重?”

    说着,赵老八抬手指向不远处空地,

    “你瞧瞧那边。”

    郑芝凤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三名体格健壮的士兵,正围着一门粗短精悍的火炮忙碌着。

    那火炮正是明军中常见的虎蹲炮,炮身大概有五十斤重,被固定在一个特制的木架上,木架两端穿着两根粗大的扁担。

    看样子,应该是运炮专用的抬架,行军时由士兵前一后二,合力搬运。

    旁边还放着几个结实的木箱,想必里面装的应该是火药和炮子。

    另一侧,四五名火铳手正在检查自己的燧发鸟铳。

    他们除了要背负鸟铳外,腰间还挂着沉重的火药壶、铅弹袋以及通条等副件,负重量丝毫不少于郑芝凤。

    郑芝凤看得眼珠子都快掉了下来,倒吸了一口凉气:

    “嘶……”

    “你们这火炮,都已经配备到队一级了?”

    “这么豪横?”

    赵老八颇有些自豪地摆摆手:

    “这算啥?”

    “咱们大王特别重视火器,这已经是军中的寻常配置了。”

    “咱们这次是渡江夜袭,讲究的是悄无声息,转进如风,所以才一切从简,只带这些轻便家当。”

    “如果要是正面列阵迎敌,那阵仗才叫大!”

    “必定先是以重炮轰击数轮,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