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 第310章 降将的自我修养(一)

第310章 降将的自我修养(一)(2/3)


    他们早已加固城防,征集城中乡勇、学子登城协守,摆出了一副誓与城池共存亡的架势。

    劝降不成,邵勇也只能硬着头皮下令强攻。

    汉军将携带的数十门重炮推至阵前,对着城头猛烈轰击,试图压制城头守军后,架云梯登城。

    然而,城中守军极其顽强,炮火稍歇,便立刻冒着硝烟冲回城头,并以滚石礌木、火油金汁予以还击。

    邵勇组织的数次进攻,都被守军给打了回来。

    接连强攻数日,却毫无进展。

    邵勇也发狠了,他下令集中所有重炮,对准城东的一段城墙猛轰,试图将城墙轰塌。

    在接连报废了三十多门大炮后,总算勉强轰开了一个口子。

    可这道口子实在太小,汉军的前锋部队刚冲进去,就遭到了城上城下的守军猛烈抵抗。

    丢下了数百具尸体后,前锋部队只得狼狈不堪地退了回来。

    打退汉军进攻后,城内的守军迅速用沙袋、以及从各处拆来的砖石木料,又将缺口重新封死。

    十几天下来,汉军在贵阳城下折损了数千人,却连外城城墙都未没能真正突破。

    无奈之下,邵勇只得改变策略,放弃强攻,采取长期围困之势。

    大军挖掘深沟,修筑高垒,彻底切断了贵阳与外界的联系。

    与此同时,邵勇又紧急传信给后方的赵胜,让他火速从保宁府调集红夷大炮,走水路运往贵阳前线。

    对付这种级别的坚城,数百斤的重炮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必须用千斤重的红夷大炮才能轰开缺口。

    就这样,战事转入了僵持状态。

    时间从深秋逐渐进入了寒冬,邵勇倒是不急。

    得益于赵胜在后方的统筹调度,再加上余承业的巡守,汉军的后勤补给线始终畅通无阻。

    前线部队的粮草、被服相对充足,将士们都没怎么挨饿受冻。

    然而围城部队中,有一个人却很心急,那就是马科。

    这种僵持对他来说,更像是一种煎熬。

    他迫切需要一场胜利,一场足以证明自己价值的胜利,来摆脱降将的身份,从而在新朝中站稳脚跟。

    可后勤运输总是需要时间的,尤其是动辄千斤的大炮。

    贵州山路崎岖,赵胜从保宁府调集的一百二十门红夷大炮、八十门四百斤重炮,以及海量弹药,只能依靠人推牛拽。

    辎重队在险峻的山道上艰难跋涉,终于在开春前,陆续抵达了贵阳前线。

    接收到这批新装备后,邵勇信心大增,立刻决定发起总攻,势必要一举拿下眼前这座坚城。

    随着他一声令下,大军又开始重新忙碌起来。

    两百多门大小火炮,陆续被民夫和炮兵们推至前线阵地,瞄准了小东门。

    这里之前曾经被轰开过一道口子,城墙更加薄弱。

    城头上的守军望着不远处密密麻麻、远超以往规模的炮群,无不面色发白,心惊胆战。

    总兵许成名试图下令还击,但明军的火炮无论是射程、还是数量,都远远比不上汉军这批新到的红夷大炮。

    零星的反击如同隔靴搔痒,成效甚微。

    随着一面红旗从中军处升起,总攻正式开始。

    汉军的炮群率先爆发出一阵轰鸣,尤其是那一百二十门红夷大炮,每次齐射都震得地动山摇,响彻数里。

    巨大的实心铁弹裹挟着寒风,狠狠地砸向了小东门的城头。

    霎时间砖石飞溅,烟尘冲天,巨大的冲击力让墙上的城楼都为之一颤。

    垛口被成片成片的削平,守军甚至被震得耳鼻出血,只能捂着脑袋退避三舍。

    要是当初的安邦彦有这么猛的火力,贵阳也不可能坚守十个月之久。

    但土司毕竟是土司,造些小炮还行,红夷大炮可不是他们轻易能造出来的。

    猛烈的炮火持续了整整一个时辰。

    红夷大炮威力惊人,成功地在新东门南侧的一段城墙上,轰塌了女墙和部分外墙体,露出道一个明显的口子。

    炮营的队官见状,立刻下令调整射界和方位,集中全部火力,对准这段破损城墙,轮流发起炮击。

    轰隆的炮声不绝于耳,实心的铁弹一轮又一轮倾泻而来。

    城头上的守军根本不敢上前,只能眼睁睁看着那道口子不断扩大、加深。

    最终,在一声巨响和烟尘中,一段长约四丈,高约一丈七尺左右的巨大缺口,赫然出现在了城墙上!

    见此情形,中军处的邵勇立刻放下千里镜,朝着一旁的亲兵吩咐道:

    “城墙已破,命各部立刻上前,架梯攻城!”

    “让辅兵和民夫注意,等攻城部队吸引守军火力后,他们再上去填土!”

    传令兵挥舞着手上的令旗,激昂的战鼓和号角声响彻云霄!

    等待已久的各营兵丁,如同决堤的洪水,从三面越过护城河,涌向了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