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 第336章 嚣张的死太监

第336章 嚣张的死太监(1/5)

    “碧鸡金马古梁州,铜柱铁桥天际头。”

    “试问平滇功第一,逢人惟说颍川侯。”

    一阵略带豪放的吟诵声,在乌撒府广阔的草海上空响起。

    太监龚卫华骑在一匹神骏的滇马上,望着眼前水草丰美、鸥鹭翔集的景象,不由得诗兴大发。

    不远处就是云南地界,他略一思索,便摇头晃脑地念出了这首《滇海曲》。

    此时的钦差使团,早已离开了成都府,正行走在乌撒府(今贵州威宁)的草海之畔。

    过了这片湖泊湿地,前方便是云南曲靖府。

    一行人马虽风尘仆仆,但龚卫华的心情却似乎不错,颇有几分游山玩水的闲情逸致。

    他侧过头,带着几分考校的意味,看向身旁并辔而行的何鸿:

    “何郎中,你可听过此诗?”

    一旁的何鸿微微颔首,含笑应和道:

    “公公好才学。”

    “这不是大才子杨用修的诗句吗?”

    “月溪先生家学渊源、名满天下,不愧是杨文忠公悉心教导出来的。”

    “公公如今随口吟来,亦是才气逼人,想来在司礼监时,定然是博览群书,学识渊博。”

    听了这番奉承恰到好处,龚卫华闻言不由得挺直了腰板,脸上顿时露出几分自得之色。

    他捋了捋并不存在的胡须,尖细的嗓音带着些许感慨:

    “那是!”

    “何郎中有所不知,咱家当年刚入宫的时候,那也是吃了不少苦头,才侥幸进了司礼监当差。”

    “宫里规矩多,尤其是司礼监这种机要之地,光会伺候人可不行,笔墨文书、经史子集,哪一样不得懂点?”

    “不然啊,连上传下达的文书都看不明白,如何能伺候好皇爷?”

    “咱家当年可是下了不少苦功夫,跟着宫里的老祖宗,还有翰林院的学士们,偷偷学了不少……”

    话匣子打开,龚卫华便开始忆苦思甜,讲述自己当年如何刻苦;

    如何凭借“机敏好学”在众多小黄门中脱颖而出,最终得以进入司礼监听用的“光辉岁月”。

    言语之间,将自己塑造成了一个勤奋好学的内官典范。

    就在龚卫华陶醉于自我吹嘘之时,稍稍落后半个马身的黑子,不由得暗自啐了一口:

    “狗日的阉货!”

    “认得几个字就敢在爷面前装文人!”

    “等老子破了城,看你还敢不敢再拿腔做派!”

    他此行的身份是护卫头领,率领三百名精心挑选出来的悍卒,混在使团队伍里,负责护送龚卫华一行前往曲靖。

    与他同行的,还有邓玘之前派来的余弘昌,合计共三百五十人。

    他们将作为内应,负责从内部攻破曲靖。

    想要攻打云南,就必须先争曲靖。

    曲靖地处滇东门户,素有“滇黔锁钥、云南咽喉”之称。

    由四川、贵州入滇,无论走哪条路,几乎都必须经过曲靖。

    此地不仅是交通要冲,更是拱卫昆明的东面屏障。

    当年明初时,颍川侯傅友德率军平定云南,便是先克曲靖,击败元朝梁王主力,继而横扫全滇。

    因此,想要平定云南,必先打开曲靖这道大门。

    除了黑子和余弘昌两员武将,何鸿这个临时的主客司郎中也一并被江瀚派了出来。

    他的任务就是陪同龚卫华吟风弄月、游山玩水,继而麻痹对方以及曲靖官员,掩护黑子等人顺利进入曲靖府,责任也十分重大。

    一行人马沿着草海边缘的驿道走走停停,不久便见到了一条蜿蜒的小河——可渡河。

    此河是明代连通云南与四川的重要通道,河面虽然不算太宽阔,但水流湍急,地势十分险要。

    河岸边不远,一道关隘依山傍水而建,雄踞于驿道之上,那便是闻名遐迩的可渡关。

    明初时,颍川侯傅友德击败乌蛮势力后,为了巩固统治,便在此要道修筑了城池关隘。

    据说,此地还是当年武侯南征时的屯兵大营。

    可渡关分为新旧两城,北岸的是旧城,历经岁月,如今已变成了烽火台;

    南岸的则是新城,城墙上筑有炮台、箭楼等防御工事,虽规模不大,但地势险峻,易守难攻。

    现任可渡关守将,乃是来自乌撒卫后所的副千户麻涛。

    他早已接到哨探回报,说是四川方向来了一股数百人的人马,旗帜混杂,既有朝廷仪仗,又有不明身份的护卫。

    他心下警惕,早早便带着麾下兵马登上城头,严阵以待。

    见关隘大门紧闭,龚卫华丝毫不慌,随即派出了自己的干儿子小太监,骑马前去喊关。

    那小太监大摇大摆地来到关口下,扯着尖利的嗓子:

    “里头的守军听着!”

    “我等乃是司礼监钦差龚公公麾下,速速开关放行!”

    城头上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