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动眼珠,突然有三五透明的钟形小虫,出现在了他视野里,周身纤毛毕现。
更令人心惊的是那些扭曲如蛇的长虫。
它们周身覆盖波浪般的鞭毛,在一团团阴影间疯狂蠕动.
见此情景,张继源不由得惊声:
“这……这都是真的?”
“莫非我得了眼疾?!”
也不怪他如此震惊,这池水是他亲自从院里的池子舀来的,取的都是最干净清澈的部分。
可他万万没想到,看似空无一物的清水里,竟然还有这么多小虫?
其他太医见状,十分好奇,也纷纷上前观看。
一时间,惊呼之声此起彼伏:
“嘶!里面真有活物!”
“并非眼翳,确实存在!”
“这……这难道就是致病之物?”
看着众人震惊的目光,江瀚这才点了点头:
“眼见为实,现在你们应该相信了吧。”
“这些难以发觉的微小生物,不仅在水中有,更是遍布了四周上下。”
“所谓的杂气、疠气,就是这些微生物,也是致病的根源!”
“我为什么要强调用沸水蒸煮,就是为了杀死这些微生物。”
说罢,他端起桌上的茶碗,将其递给内侍:
“去,取水壶来。”
“把这碗水煮沸,让他们再看看效果。”
很快,内侍便端来了一个火盆和水壶,并将茶碗里的水煮了一遍。
江瀚故技重施,将沸水取来后,重新放在了显微镜下面。
“都看看吧,现在如何了。”
众人闻言纷纷上前,轮流细看。
“嘶,真神了!”
“不仅透明小虫一动不动,先前疯狂扭动的长虫也断成了数截!”
场间再次传来阵阵惊呼,王上果然所言非虚。
亲眼所见的奇景,彻底颠覆了太医们的认知。
张继源率先回过神来,他长舒一口气,对着江瀚深深一揖:
“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今日方得见,果然真实不虚!”
“臣等井底之蛙,不识天地之广,还望王上恕罪。”
“王上学究天人,今日肯指点我等,实在令人感佩五内。”
江瀚摆摆手,颇有些自得:
“唉,我只是站在先贤的肩膀上而已。”
“有了显微镜,你等才能窥见微观世界的一角。”
“日后钻研有方,说不定能开宗立派,著书立言,成为一代名垂青史的医学大家!”
听闻此言,在场的众人纷纷拜倒:
“臣等愿效犬马之劳,倾尽所能相助!”
江瀚满意地点了点头,朗声道:
“好!”
“既然如此,医学馆我就交给你们了。”
“不日后我将在朝堂正式昭告,向文武百官宣告此事。”
说着,他又话锋一转,
“招生办学可以徐徐图之,眼下还有件事需要诸位出手解决。”
“此事迫在眉睫,关乎日后我汉军生死存亡。”
众人闻言神色一禀,凝神细听。
江瀚背着手,语气十分凝重:
“你们应该都清楚,我军已经占据两省之地,云南也指日可下。”
“之后要么北上、要么东出,与各方势力逐鹿中原。”
“然而据可靠消息,无论是陕北、湖广,京畿,乃至辽东一带,都出现了瘟疫。”
“其中,尤以痘疮最为严重。”
江瀚所说的痘疮就是天花,也是明末时期传播最快、范围最广的大灾。
陕北、湖广、京畿、蒙古、辽东这些地区,无论是义军、官军还是北虏、东虏,都深受其害。
在这个时空,由于江瀚下手快,所以四川受灾较轻,而且没有被各路义军、官军来回蹂躏过,所以情况还好。
只有夔州府边境地带,才出现了几个零星的村庄遭灾。
当地官员和驻军反应也很快,立马就将村子隔离了起来,这才没让天花蔓延开来。
而这些案例,也给江瀚敲响了警钟,所以他才会想起改组太医院,广招医生。
听了江瀚的话,张继源立刻起身回应道:
“王上明鉴。”
“据传,痘疮肆虐已久,各地百姓皆深受其害。”
“而且此疫传播极快,致死极高。”
“要是疫病在军中流行开来,纵有百万雄师,亦将不战自溃!”
“正是如此!”
江瀚沉声道,
“据本王所知,只要染上痘疮,几乎是九死一生。”
“想要避灾,只能通过“种痘”来提前预防。”
“诸位都是名医圣手,想必应该知道如何种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