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踏碎荒原的寂静,卷起漫天黄沙。霍去病一马当先,年轻的面庞上写满了坚毅与急切。狄青沉默地紧随其后,目光如鹰隼般扫视四周;高长恭的面具在夕阳下反射着冷冽的光,只露出一双深邃的眼眸;李文忠则不断催促着队伍,确保八百骑保持着最佳的冲锋阵型。
此时的战场,已如同一盘进行到残局的巨棋,而执棋者韩信,正立于帅帐之中,目光如炬,凝视着沙盘上敌我交错的态势。
项羽及其残部被围于乌江之畔的垓下,已成瓮中之鳖,插翅难飞。韩信唯一所虑的,便是仍在外部活动的杨大眼、英布所部楚军。这些残军若拼死来援,虽未必能扭转战局,但足以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变数。
为彻底扼杀所有可能,韩信运筹帷幄,下达了最终的总攻令:
命悍将章邯统率麾下大军,会同最精锐的重甲骑兵“铁浮屠”、疾如闪电的“黑云骑”以及中军主力“铁骑营”,构筑铜墙铁壁,将项羽死死困在垓下核心,不得令一兵一卒走脱。
令卫青与苏定方这两位擅长机动作战的大将,配合猛将常遇春、神射手薛仁贵,全力围剿试图向落鹰涧方向靠拢的杨大眼与史太岁部,务必将其歼灭于运动之中。
同时,遣柴荣、刘裕、赵匡胤与擅长敌后袭扰的彭越,合兵一处,猛攻天水城,拔除楚军最后的据点,断绝所有念想。
三路大军,如同三只巨大的铁拳,同时砸向摇摇欲坠的西楚势力,只待最后合力,便能将项羽这颗心脏彻底击碎。
霍去病一行四人风尘仆仆地闯入韩信帅帐时,正是各路战报如雪片般飞来的关键时刻。帐内将校林立,气氛紧张如绷紧的弓弦。霍去病径直上前,亮出霍无忌的指令,要求韩信立即分兵救援深陷重围的赵括。
韩信闻言,眉头瞬间锁紧,他甚至没有抬头看完手令,便断然拒绝:“不可!天水未下,落鹰涧楚军未灭,此时分兵,若被敌军窥得空隙,前后夹击,全局皆有倾覆之危!本帅需集中全力,先歼楚军有生之力,余者皆不足虑!”
霍去病踏前一步,手按剑柄,声音冷冽:“韩大将军!这是王爷亲口下的命令,必须救出赵括!您是要阵前抗命吗?”帐内空气瞬间凝固,所有将领的目光都聚焦在二人身上。
韩信缓缓站起身,手按在了霍无忌亲赐的龙渊剑柄之上,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王爷既将前线指挥权全权授予韩信,战场上,一切便由我说了算。战机稍纵即逝,岂能因小失大?”
“你……”霍去病怒目而视,年轻气盛的他没想到韩信竟敢如此强硬,身后狄青、高长恭也面露寒霜,李文忠则紧张地注视着帐内卫兵的动作。
韩信感受到几人几乎要喷薄而出的怒意,语气稍缓,但立场依旧坚定:“霍将军,诸位,此战干系天下大势,你们应比旁人更明白。赵将军处尚有章邯将军策应,更有杨再兴、夏鲁奇等猛将在侧,固守待援绝非难事。待我拿下天水,荡平外围,自会立刻回师救赵将军!”
霍去病冷哼一声,眼中满是失望与决绝:“既然如此,不劳烦大将军了!王爷的将令,我去执行!赵括,我去救!”说罢,他猛地转身,黑色披风扬起一道弧线,带着狄青、高长恭、李文忠三人,冷着脸大步流星地冲出帅帐。
韩信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眉头紧锁。他深知霍去病的勇猛,但也知其年轻冲动,仅率八百骑深入险境,无异于羊入虎口。他即刻召来传令兵,沉声道:“速传我将令与章邯将军,命他即刻分派一支精锐,寻机接应霍去病将军,务必助他救出赵括,不得有误!”
落鹰涧。此处关隘险要,乃兵家必争之地。卫青与苏定方用兵神速,早已抢先一步,占据了地利。
杨大眼与史太岁虽号称有十万之众,但经历连番苦战,部下多是伤兵疲卒,老弱相杂,战力早已十不存五。
前日与林冲、卢俊义的两场遭遇战更是损兵折将,锐气尽失。如今前有雄关阻路,后无粮草援兵,军心涣散,士气低迷到了极点。
杨、史二将无奈,只得商议先行撤退,前往天水城与英布汇合,再图后计。
然而,他们的动向早已被卫青洞察。察觉到楚军意图撤退,卫青立刻下令:命林冲、卢俊义为先锋,率精锐骑兵衔尾追击,缠住敌军;同时飞骑传令给正在侧翼迂回的常遇春与薛仁贵,命其迅速包抄,完成合围。
卫青麾下的士兵皆是久经沙场的夏国边军精锐,战斗力极强。林冲、卢俊义如猛虎下山,率先冲入楚军后阵。楚军本就斗志全无,此刻遭此猛击,瞬间溃不成军,被夏军一路掩杀,死伤惨重,尸横遍野。残部慌不择路,恰好撞入常遇春与薛仁贵布下的天罗地网之中。
楚军顿时陷入绝境,伤亡急剧增加。杨大眼与史太岁见状,目眦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