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过去在华南战场上的经历,当时的战斗模式主要以防御战居多。因此,将轻机枪配备至班级、重机枪分配给排级单位这样的配置方式,并未暴露出显著的不足之处。然而,在近期参与的临汾和运城两场攻城战役中,问题逐渐浮现出来——这种传统的武器装备布局在部队发起攻击时,反而使得士兵们承受着额外的负担,甚至沦为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
意识到这些潜在风险之后,李振华果断地采取行动,并依据当前的形势以及实际需求,开始着手对部队的人员编制进行全面调整。他一边思考着如何优化资源利用效率,一边迅速从怀中掏出一本厚厚的记录本,然后郑重其事地说道:"鉴于目前我们所拥有的兵力数量有限,同时结合实际作战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我认为必须针对各个层级的编制实施全新的变革与调整。具体方案如下……"
做出新的编制调整后,具体编制如下
原本装备有机枪的班将不再配置这种武器。每个班都拥有&bp;12&bp;名士兵组成。这样一来,每个排就由三个步兵班、一个由&bp;6&bp;人组成的掷弹筒小组以及正副排长和一名通讯兵共同构成,每个排总计人数为&bp;45&bp;人!
而每个连队则包含了三个步兵排,此外还有一支由&bp;37&bp;人组成的强大机枪排。这支机枪排不仅配备有三挺轻型机枪,更有一挺重型机枪坐镇其中。同时,连队还设有专门负责饮食供应的炊事班(共&bp;10&bp;人)、承担信息传递任务的通讯班(共计&bp;12&bp;人)以及执行侦查工作的侦察班(同样也是&bp;12&bp;人)等部门。再算上正副连长,整个连队大约会有&bp;210&bp;名成员。
每个营下设有三个步兵连,除此之外,还有一支规模庞大且实力超群的机枪连——该连共有&bp;120&bp;名战士,并装备着三挺重型机枪与九挺轻型机枪;另外还有一支&bp;120&bp;人的迫击炮连,他们所使用的武器包括六门&bp;60&bp;毫米口径的迫击炮以及三门威力更为巨大的&bp;82&bp;毫米迫击炮。
当然,为确保物资能够及时送达前线,营里还特别设立了一个由&bp;37&bp;人组成的运输排。至于营部,则分别设置了炊事班(12&bp;人)、侦察班(12&bp;人)以及通讯班(12&bp;人)这三个重要职能部门。如果把正副营长也计算在内的话,那么每个营大概就会有将近&bp;950&bp;名官兵。
每个团都有其独特的编制结构:它由三个强大的步兵营组成,这些步兵营犹如钢铁长城般坚不可摧;此外还有一个火力威猛的炮兵营,这个炮兵营大约拥有&bp;400&bp;名士兵,并装备了令人畏惧的&bp;6&bp;门&bp;75&bp;毫米步兵炮以及&bp;12&bp;门&bp;120&bp;毫米迫击炮!
不仅如此,该团还设有一支高度专业化的高射机枪连,这支连队共有&bp;120&bp;名战士,他们操控着&bp;9&bp;挺致命的高射机枪,时刻警惕着天空中的威胁。
除此之外,团里还包括警卫连、工兵连和运输连等重要部门,每个连队都有&bp;120&bp;名英勇无畏的军人坚守岗位。
再算上团部的工作人员,每个团的总人数大约为&bp;3800&bp;人左右!
而每个师则更为庞大复杂,它辖下包含三个实力超群的步兵团,同时还有一个规模宏大的炮团作为后盾支持。炮团的兵力约达&bp;2000&bp;人之多,其所配备的武器更是威力惊人——9&bp;门&bp;75&bp;毫米野战炮能够对敌方阵地造成毁灭性打击,另外还有&bp;18&bp;门&bp;75&bp;毫米山炮可用于山地作战或其他特殊地形环境下的攻击任务。
与此同时,师级单位内也设立了多个关键兵种,如警卫营、特务营和防空营,各营均拥有&bp;500&bp;名精锐士兵负责安全保卫及应对空中敌人的袭击。
此外,工兵营和汽车营同样不可或缺,这两个营地分别拥有&bp;400&bp;名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承担着修建工事、维护道路畅通以及物资运输等艰巨使命。
最后再加上师部的相关人员,整个师的兵力总数大约可达&bp;16000&bp;人上下。
至于军一级,则会设置一支人数众多且训练有素的警卫团来确保军队核心区域的绝对安全,这支警卫团的人数大约在&bp;2500&bp;人左右。
另外,军中还组建了一支重型火炮旅以增强整体战斗力,此旅下属五个炮兵营,另有一个汽车营和一个工兵营提供后勤保障与支援服务。
每个重炮旅配备9门105毫米榴弹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