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亮剑:我,李云龙眼中的败家子! > 第389章 全面升级榆次城防御,打造最前根据地,惊现全民参军盛况

第389章 全面升级榆次城防御,打造最前根据地,惊现全民参军盛况(2/3)

    紧接着。

    城北紧邻潇河,河上的石桥是连接城外的重要通道。

    江晨望着石桥上残留的弹痕,沉声说道:“这座桥要加固,桥面两侧加装沙袋掩体,桥墩下埋设炸药。”

    “一旦敌军逼近,能及时炸桥断敌退路。”

    “同时,在潇河南岸挖掘战壕,战壕与城内街道相通,形成立体防御体系。”

    “好!”

    在接下来的半个月(趁着晋绥军和日军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

    榆次城内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工程连的战士们带着百姓加固城墙,将原来两米高的城墙增高到三米五。

    墙体外侧削成陡坡,陡坡上密布尖刺和绊马索。

    城门处安装厚重的铁皮,铁皮上预留射击孔,城门内侧设置绞车,可快速关闭城门。

    城内主要街道交汇处修筑碉堡,碉堡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配备轻重机枪和掷弹筒,能覆盖整条街道。

    城外则挖掘三道环形战壕,战壕之间设置交通壕,壕沟内铺设木板。

    防止雨水淤积,战壕外侧埋设地雷和鹿砦,形成层层阻隔。

    火力部署上,江晨采取“重点防御、交叉覆盖”的原则。

    四个城门处各部署一个重机枪排和一个迫击炮班,控制进出城通道。

    城墙每隔一百米设置一个火力点,配备轻机枪和步枪手。

    城内制高点,如钟楼、鼓楼和高大建筑屋顶,部署狙击手和观察哨,监控城外动向。

    同时,在正太铁路和同蒲铁路交汇处部署一个炮兵连,配备四门山炮。

    可随时轰击来袭的敌军列车和装甲车辆。

    兵力部署则分为城防部队和机动部队,城防部队由两个营组成,负责城墙、战壕和碉堡的防守。

    机动部队由一个营和一个骑兵连组成,驻扎在城内中心区域。

    一旦某个方向出现险情,可迅速驰援。

    同时,基础设施的修复与重建也同步推进。

    被战火破坏的道路由百姓和战士们共同修补,主干道铺设碎石,保证车辆通行。

    受损的车站被重新修缮,新建的货运仓库采用隐蔽式设计。

    仓库顶部覆盖泥土和杂草,从空中难以发现。

    城内的水井进行清理和加固,确保水源安全。

    同时挖掘蓄水池,储存雨水,以防敌军切断水源。

    防御工事初见规模时,江晨开始着手将榆次打造成独立纵队的根据地。

    首先在城内原县衙旧址成立警察局,任命作战经验丰富的老战士李建国为局长。

    抽调三十名政治可靠、作风过硬的战士组成警察队伍。

    警察局的主要职责有三项:一是肃清城内残余的汉奸和敌特分子。

    通过走访百姓、排查户籍,短短十天便抓获二十余名隐藏在城内的汉奸。

    这些人有的为日军传递情报,有的囤积粮食哄抬物价。

    经审讯后,罪大恶极者依法处决,其余者在劳动改造后释放。

    二是维护城内治安,打击盗窃、抢劫等犯罪行为。

    设立巡逻队,昼夜在街道上巡查,确保百姓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协助部队进行防空预警。

    在城内高处设置瞭望塔。

    一旦发现敌机来袭,立即鸣钟示警,组织百姓进入防空洞躲避。

    “李局长,记住,警察局是为百姓服务的,不是作威作福的衙门。”

    成立大会上,江晨的目光扫过全体警察:“咱们既要抓汉奸、打敌人。”

    “也要护着老百姓,让他们在榆次能安安稳稳过日子。”

    李建国挺直腰板,用力敬礼:“请司令员放心,俺们保证不辜负老百姓的信任!”

    紧接着,后勤医院在城内一座废弃的教堂内建立起来。

    江晨从纵队卫生队抽调十名医护人员,又从百姓中招募二十名有护理经验的妇女,组成医院的医护团队。

    医院分为门诊区、病房区和手术室,配备从敌军手中缴获的医疗器械和药品。

    同时开辟专门的通道,与城外的战壕和交通壕相连,方便战时转运伤员。

    “接下来咱们要打太原,伤员肯定少不了。”

    江晨在医院视察时,对院长王医生说:“以前伤员要送回里隆村根据地,路上得走十几天,耽误治疗时间。”

    “现在有了榆次医院,伤员当天就能送回来,能大大提高治愈率。”

    王医生点点头,指着病房里整齐的病床:“司令员放心,俺们已经做好准备,保证让每个伤员都能得到及时救治。”

    另外,粮食仓库的建设同样紧迫。

    江晨组织战士和百姓在城内西北角修建两座大型粮仓。

    粮仓采用砖木结构,屋顶覆盖瓦片,墙体涂抹防火泥,防止火灾和潮湿。

    同时,在粮仓周围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