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亮剑:我,李云龙眼中的败家子! > 第409章 通电全国,江晨一战成名,闫老西:山西还有我安身之处吗

第409章 通电全国,江晨一战成名,闫老西:山西还有我安身之处吗(2/3)

区晋绥军长官部。

    闫老西端坐在梨花木公案后,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案头那方刻着“表里山河”的紫端砚。

    这方砚台是他早年主政山西时所得,如今却成了他困守晋南数月来唯一的慰藉。

    案上摊着的军事地图早已被红笔圈画得密密麻麻。

    太原城的位置被圈了三道红圈,每一道都像是扎在他心头的刺。

    “司令,前线又送来电报了。”

    通讯兵攥着电报的手微微发颤,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慌乱,打破了满室的沉寂。

    闫老西抬眼时,接过电报的动作迟缓,还有几分凉意。

    站在他身侧的徐永昌也探过身来,这位素有“儒将”之称的二战区参谋长。

    此刻眉头紧锁,目光紧紧盯着电报上的字迹。

    满室的军官们都屏住了呼吸。

    “太……太原……”

    闫老西的声音刚出口就发了颤。

    他盯着电报上“江晨、李云龙部于今日拂晓收复太原”的字样,瞳孔骤然收缩,手里的电报“啪”地掉在案上。

    徐永昌弯腰去捡电报,手指碰到纸页时才发现自己的手也在抖。

    他逐字逐句地再读一遍,确认不是自己眼花,喉咙里像是堵了一般,好半天才挤出一句:“这……这怎么可能?”

    满室的军官们瞬间炸了锅,却又在下一秒陷入更深的死寂。

    有人张大了嘴巴,话到嘴边却吐不出来。

    有人下意识地后退半步,撞到身后的椅子,发出“哐当”一声响。

    还有几位年纪稍长的将领,扶着桌沿才勉强站稳,脸上的表情像是见了鬼。

    他们中有人守过太原,当年日军攻城时,晋绥军拼了三个师的兵力。

    最终还是丢了这座城,如今八路军居然真的拿了回来?

    时间像是被冻住了,闫老西僵坐在椅子上,目光空洞地望着案上的地图,嘴唇翕动着,却发不出声音。

    他想起去年太原失守时,自己带着残部连夜西撤。

    身后是日军的追兵,身前是茫茫晋西山地。

    那时他曾对着黄河立誓,总有一天要打回太原。

    可他怎么也想不到,最先打回去的,居然是八路军的江晨。

    那个半年前还只带着一个团,在晋西北打游击的年轻将领。

    “咳……咳咳……”

    徐永昌清了清嗓子,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

    他拿起电报,声音里带着几分难以置信的感慨。

    “我知道他早晚能拿下太原,可我真没想到……居然这么快!”

    “从他率部北上到收复太原,满打满算才半个月啊!”

    “半个月……”

    旁边一位姓赵的旅长喃喃重复着:“咱们当年守太原,守了整整一个月,丢了三个师,最后还是撤了。”

    “人家八路军……这江晨,是真威风啊!”

    另一位年轻些的参谋官像是想起了什么,转身快步走办公桌上,翻出一摞刚送来的报纸,急匆匆地递到闫老西和徐永昌面前。

    “司令,参谋长,你们看!北平、天津还有西安的报纸,都登了江晨收复太原的消息!”

    徐永昌先接过一份《大公报》,头版头条用加粗的宋体字印着“八路军健儿奋勇克复太原,江晨立下不世功”。

    旁边配着一幅素描画。

    画里的江晨穿着灰布军装,腰间别着一把手枪。

    正站在太原城头,身后是飘扬的八路军军旗。

    他逐行读下去,文字里满是赞誉:“江晨率部北上以来,转战晋北各地,屡创日军精锐。”

    “此次攻打太原,将军巧用奇兵,先袭日军粮道,再以炮火压制城防。”

    “最后亲率突击队登城,三日之内连下日军三道防线,堪称近代战争史上之经典战例。”

    “太原光复,不仅振奋全**民抗战士气,更打破日军‘华北固若金汤’之谬论,其功甚伟!”

    “再看看这份《申报》!”赵旅长递过来一份卷边的报纸,语气里带着几分复杂。

    “人家把江晨比成‘当代岳武穆’了!”

    闫老西接过报纸,目光落在标题上:“岳武穆再世?江晨将军光复太原,重振中华军威”。

    文中写道:“自日军侵华以来,华北重镇相继沦陷,国人皆盼有忠勇之士挺身而出。”

    “江晨将军虽为八路军将领,却以家国为重,不计党派之见,率部冲锋陷阵,光复太原。”

    “江晨年少有为,用兵如神。”

    “其所部将士奋勇杀敌,伤亡虽重却无一人退缩,此等忠勇,堪比岳家军!”

    “太原百姓夹道欢迎八路军入城,箪食壶浆,盛况空前,足见民心所向!”

    还有一份天津出版的《益世报》,更是用了整版篇幅报道此事。

    除了详细记述攻城过程,还刊登了一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