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亮剑:我,李云龙眼中的败家子! > 第411章 惊动宝塔高层,总指挥最高奖励!

第411章 惊动宝塔高层,总指挥最高奖励!(2/3)

他还派了雪豹特战队伪装成伪警察,混进城里策应。”

    “等到日军发现上当的时候,独立纵队的冲锋号都已经在太原城头吹响了!”

    “这战术,简直是把‘声东击西’和‘里应外合’玩到了极致!”

    “何止是战术高超啊!”政治部主任放下手里的搪瓷缸,声音洪亮:“江晨这小子,不仅会打仗,还懂人心。”

    “电报里说,他进城后第一时间就开仓放粮,安抚百姓,还组织战士帮老百姓修补被战火毁坏的房子。”

    太原百姓现在都拿着自家的窝头、咸菜往部队里送,都说八路军是救苦救难的菩萨军!”

    “这样的指挥员,能不得人心?能打不赢仗?”

    “哈哈,这不是江晨的常规操作吗?”

    几位参谋你一言我一语。

    副总指挥脸上的震惊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欣慰的笑容。

    他拿起电报又看了一遍,嘴角忍不住上扬:“江晨这孩子,就是个敢打敢冲的愣头青。”

    “现在越来越沉稳,指挥越来越有章法了。”

    “有这样的年轻将领,是我八路军之幸,是老百姓之幸啊!”

    就在这时。

    窑洞的门“吱呀”一声被推开。

    宣传部长手里举着几张报纸,脚步匆匆地走进来,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首长!各位首长!”

    “好消息!”

    “江晨收复太原的事,全国各大报纸都登头条了!”

    “您快看看!”

    副总指挥连忙伸手:“拿来我看看!”

    他接过报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新华日报》的头版标题。

    “八路军三日光复太原,江晨将军勇破敌巢”。

    标题用粗黑的宋体字印着,格外醒目。

    正文里写道:“太原乃华北军事重镇,日军盘踞三载有余,凭坚城顽抗。”

    “江晨将军临危受命,率部疾驰,以雷霆之势突破敌防,三日之内克复名城。”

    “其战术之精妙,指挥之果敢,堪称抗日战场之典范。”

    “八路军此举,不仅打破了日军‘华北堡垒不可破’的吹嘘。”

    “更向全国人民证明,龙**队有能力、有决心将侵略者赶出家园!”

    “再看这份《大公报》!”

    宣传部长又递过一:“他们虽然立场中立,但这次也对江晨赞不绝口。”

    “‘江晨部以劣势兵力攻坚,竟能速战速决,其麾下将士奋勇争先,牺牲在所不辞,实乃中华民族之脊梁。”

    “太原光复,不仅振奋军心,更让沦陷区百姓看到希望。”

    “如此战绩,当为全国抗日军队之表率’。”

    作战科科长拿起一张上海出版的《申报》,念出其中一段:“‘自抗战以来,华北战场多有胶着,日军常以‘扫荡’之名残害百姓。”

    “八路军却始终活跃在敌后,屡创佳绩。”

    “此次江晨将军收复太原,更是创下敌后作战之奇迹。”

    “观其部署,知己知彼,攻防有度,非有卓越军事才能者不能为。”

    “愿全**队皆能效仿八路军,同心同德,共御外侮’!”

    “还有各地的民众团体!”

    宣传部长补充道:“北平的学生联合会发来电报,说要组织募捐,支援江晨部。”

    “魔都的工商界也表示,会通过地下渠道给八路军运送药品和布匹。”

    “就连山城的一些民主人士,都在报纸上撰文,称赞八路军‘为抗日立下不世之功’。”

    副总指挥看着报纸上的字字句句,又听着宣传部长的汇报,眼眶微微发热。

    他想起这几年八路军顶着“游而不击”的污蔑。

    在敌后艰苦作战,多少战士埋骨荒野,多少百姓流离失所。

    如今终于用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让全国人民看到了八路军的担当。

    副总指挥抬手抹了抹眼角,脸上露出了久违的欣慰笑容:“好啊,好啊!”

    “全国人民都在支持我们,这比什么都重要!”

    “江晨和战士们的血,没有白流!”

    参谋长也感慨道:“以前果党那边总有人造谣,说我们八路军‘躲在后方,不打日军’。”

    “现在太原光复的消息一出来,这些谎言不攻自破!”

    “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谁在真抗日,谁在假抗日,他们心里清楚得很!”

    就在众人沉浸在喜悦中时,129师师长忽然开口,语气沉稳:“首长,现在高兴还太早。”

    江晨虽然收复了太原,但日军绝不会善罢甘休。”

    电报里说,他已经以太原为中心,构筑了三层防御体系。”

    “外围以阳曲、榆次、交城为据点,部署了骑兵连和迫击炮排,负责警戒和迟滞日军援军。”

    “中层在太原城郊的小店、晋祠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