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饮下血水时,羽扇突然剧烈颤动,扇骨上的旧裂纹里渗出蓝光。他望着浮城方向,那里的符文正组成巨大的符篆,在空中缓缓旋转。“内子有讯,”他从袖中取出蜡丸,蜡封上印着黄月英的“机”字印,“浮城能量场的波动……似是某种文字。”
绢帛展开的瞬间,陆逊突然按住诸葛亮手腕:“何字?”他指尖用力,在诸葛亮袖上按出五个指痕。
“尚未破解。”诸葛亮将绢帛递给曹昂,上面用银粉画着波浪形纹路,末端有个烧焦的指印,“但每三个时辰一次,极为规律。”此时浮城的符文突然全部亮起,汇成一道蓝光冲天而起,在云层中劈出裂缝,裂缝里隐约可见齿轮状的阴影在转动。
曹昂握紧了染血的铜盘,盘沿硌得掌心生疼:“齿轮?难道真是……”
“不可妄言。”诸葛亮的羽扇挡在蓝光前,扇面墨竹竟被映得透明,“三日后登城,诸位切记:见符文连星则进,见蓝光成线则退。”他的声音被海风吹得支离破碎,却让在场众人的甲叶都结了霜——那不是海水的寒,而是从骨髓里透出的惊惧。
暮色漫过甲板时,三方将领各自登船。赵云临走前,银枪在铁壁号甲板刻下十字记号,枪尖带出的火星溅在曹昂靴边。张合望着蜀汉楼船远去的航迹,铁鞭在掌心缠了三圈,鞭梢铜环“叮当”声越来越急,像极了催战的鼓点。浮城的蓝光仍在天穹燃烧,将三方旌旗染成同一种诡异的青色,恰似三国纷争从未有过的短暂同盟,在西海的暮色里,透着不祥的光。
第四节 暗流伏笔 月英密报藏玄机
蜀汉楼船“卧龙号”驶入雾中时,诸葛亮独立船头,羽扇轻扫水面,荡开的涟漪里浮着细碎的蓝光。他想起黄月英信中未写完的“似”字,想起绢帛末端那个烧焦的指印,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扇骨上的裂纹——那是上方谷大雨时,被落石砸出的痕迹,此刻竟微微发烫。
船尾传来木屐声,黄月英提着琉璃灯走来,灯中水草正随着某种节奏摆动,映在甲板上的光影像在书写文字。“亮,”她将手中青铜匣递来,匣盖浑天仪的指针正疯狂旋转,“方才又测到波动,这次……”匣内磁石上的蓝光丝扭成了篆字“讯”,却多了三点尾勾,像条正在挣扎的鱼。
诸葛亮接过磁石,凉意顺着经脉窜至心脏,他忽然想起年轻时在荆州,从水镜先生处借来的《九天玄女经》,里面记载的“天外之讯”正是此等笔画。“这不是文字,”他将磁石凑近琉璃灯,光丝遇火发出“滋滋”声,“是……心跳。”
黄月英发间的八卦木簪突然灼烫,她按住额头:“方才用‘天机仪’测算,波动频率与南中木鹿大王的‘蛮兽’心跳一致,但……快了三倍。”二人说话间,舱内突然传来“咔嚓”脆响,赵云正用银枪尖在浮城地形图上刻线,枪尖划过之处,图纸渗出蓝色汁液。
“先生,”赵云头也不抬,枪尖停在地图东北角,“此处裂缝有金属回音,叩之如钟。”
诸葛亮凑近细看,裂缝处被赵云刻成齿状,恰在磁石“讯”字的尾勾位置。他取过狼毫,饱蘸朱砂写下“玄关”二字,墨字落纸瞬间,图纸背面渗出相同的蓝光丝,与磁石上的光丝连成一线。
与此同时,东吴“惊涛号”的密室里,陆逊正盯着水盆中的螺壳。十二枚螺壳已有五枚裂开,露出的纹路拼成残缺的图案,像只断了爪的螃蟹。甘宁捧着酒坛入内,坛口海兽皮上凝着冰晶,揭开时酒香混着硝石味扑面而来。
“都督,”甘宁将酒碗重重顿在桌上,碗底刻着的鲨鱼牙痕里渗出水珠,“丁奉已将‘登云钩’浸了桐油,三百死士都在船头磨刀。”他斟酒时,酒液在碗中晃出诡异的波纹,映出陆逊扭曲的脸。
陆逊盯着裂开的螺壳:“甘兴霸,你说若浮城真是‘天外来客’,我等取其晶石,会不会引来……”他没说完,一枚螺壳突然爆碎,壳屑溅在甘宁手背上,划出血痕。
甘宁舔去血珠,金牙咬得咯吱响:“管他是谁!当年在皖城,某带着百人就敢劫曹营粮仓,如今三百弟兄,怕什么‘天外来客’!”他拍案时,桌上裂开的螺壳突然合拢,露出里面暗红的纹路,竟组成个狰狞的笑脸。
铁壁号深处的密室里,曹昂正对着水镜蹙眉。镜中浮城的符文正在重组,渐渐拼成从未见过的图案,像无数眼睛在城墙上游动。张合捧着星图入内,图上客星旁新添了批注:“客星芒角指西,主有奇物降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奇物?”曹昂指节叩击水镜,镜面上泛起涟漪,“是福是祸?”
张合将星图铺在案上,手指划过客星轨迹:“太史令说,此星上次出现,是商汤灭夏之时。”他语声低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