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趁机突入阵中,枪挑剑劈,专攻击守卫后颈的接驳处。他注意到每具守卫的后颈都有一个圆形凹槽,凹槽边缘刻着与水晶相同的星图,其中一根星轨竟缺了一段,像被人硬生生掰断。“刺这里!”他大喊着,银枪精准刺入一具守卫的凹槽,那守卫顿时僵直不动,绿晶眼瞳渐渐黯淡,凹槽中渗出一滴汞珠,滚到赵云靴边,映出他皱眉的倒影。
就在此时,那具巨型守卫突然从废墟中站起。它比寻常守卫高出一半,双肩各伸出三根金属触须,触须末端竟是转动的齿轮,每转动一圈,便有火星溅落。它仰天发出一声机械轰鸣,声浪震得塔檐碎石簌簌落下,周围的守卫立刻停止攻击,纷纷将手中兵器插入地面,兵器尖端竟渗出银色液体,顺着地面流向巨型守卫,在地上画出一条蜿蜒的银河。
“不好!它们在充能!”张合急令魏兵齐射,却见弩箭被巨型守卫周身的力场弹开,钉入墙面时,竟将石砖震出蛛网裂痕。甘宁杀得性起,竟解下腰间的铁链,链端的铁锚缠着火焰掷出,正中巨型守卫的胸口绿晶。“咔嚓”一声,绿晶出现裂纹,裂纹中透出的光不再是幽绿,而是血红。巨型守卫发出一声哀鸣,触须疯狂挥舞,扫倒一片吴兵,被扫中的甲士竟化作齑粉,随风飘散。
赵云趁此机会,跃至巨型守卫背后,见其脊椎处有一道细长的缝隙,缝隙中隐约可见红色光带,像血管在金属中跳动。他想起水晶影像中银甲人掌心的符号,立刻以枪尖在缝隙旁划出相同的螺旋纹,枪尖划过处,金属发出龙吟般的颤响。奇迹发生了:巨型守卫的动作骤然停止,触须缓缓垂下,脊椎缝隙中渗出一滴金色液体,落在赵云枪尖,竟化作一枚微缩的水晶,水晶里竟有个小人影在旋转,像极了丞相府中那个会自转的木牛流马模型。
“撤!”赵云大喊,同时拾起那枚水晶。三方残兵立刻且战且退,身后的机械守卫虽未追击,却在原地重新排列成阵,绿晶眼瞳齐刷刷望向观测塔,仿佛在等待某种指令。撤退时,赵云瞥见一具守卫的手掌张开在地上,掌心竟刻着与水晶相同的“迁徙指令”,只是指令的笔画间,凝固着暗红色的……血?
第四节 残像谜踪 指令幽光映古今
退至瓮城时,残月已升上浮城垛口。月光穿过城砖的星图刻痕,在地面投下无数光斑,像谁撒了一把碎银。赵云将两枚水晶并置石案——大水晶中的裂纹如蛛网蔓延,而小水晶却发出柔和的金光,光束投射在石墙上,竟将大水晶的残像补全:
画面中,银甲人跪在崩塌的高台上,掌心的螺旋符号与地面的星图共鸣。远处,无数浮城正朝着一个巨大的黑色裂隙飞去,裂隙周围环绕着十二颗燃烧的星辰,星辰的光芒竟组成北斗七星加五纬的图案。一名银甲人举起一块水晶,水晶中映出中土的山川河流,而在河流的源头,竟有一座与“天街”形制相同的母城,城郭上刻着九个巨鼎,鼎身的纹饰正是大禹治水的图景。
“那是……昆仑墟?”张合失声惊呼,袍袖拂过石案,震落一粒水晶齑粉,“《山海经》说昆仑之丘,方八百里,高万仞,有开明兽守之。难道上古真有此等神城?你看那母城的位置,恰在河源星宿海,与我军探马所报一致!”
甘宁捂着流血的手臂,凑近细看,臂上的红痕在金光下竟变成银色:“你们看那裂隙,像不像我在南海见过的‘归墟’?老渔民说归墟是海眼,能吞船吸鲸,可这裂隙在天上!还有那飞着的城池,比我江东的楼船大百倍,船上若有酒窖……”
赵云的手指划过石墙上的光影,忽觉指尖微烫。他想起诸葛亮在《马前课》中所言:“自今往后,天地将倾,非人力所能挽。”此刻看着影像中迁徙的浮城,突然明白那“天地将倾”,或许并非指乾坤倒转,而是指上古神城的回归。当他的指尖触到银甲人甲胄上的九鼎纹饰时,石墙上的光影突然波动,竟映出诸葛亮的面容——丞相羽扇轻摇,站在“天街”的观测塔上,对着星图微笑,身后是排列整齐的木牛流马。
“丞相……”赵云失声唤道,却见水晶彻底碎裂,化作齑粉,齑粉中飘出一缕青烟,在月光下凝成“天时”二字。此时东方已泛鱼肚白,浮城在晨光中渐渐隐入云海,城砖上的星图刻痕逐一熄灭,唯有街角那株响叶,仍在晨风中奏着《小雅·鹿鸣》,只是曲调中多了几分苍凉,像老人在月下独酌,酒杯碰着空荡荡的酒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张合默默收起水晶齑粉,放入贴身的铅盒,对赵云抱拳道:“今日所见,已非我等凡俗所能理解。某当即刻回营,禀明魏王。只是子龙公瞧那银甲人的甲胄,像不像我军虎豹骑的明光铠?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