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秦:每日秒杀,可我真不想修仙 > 第487章 广邀百家,设坛论道!

第487章 广邀百家,设坛论道!(2/2)

迈步出列,神色肃然,直接表达了反对意见。

    “陛下,臣以为,十八公子之言,恐有不妥!”

    李斯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锐利!

    “所谓佛法,究为何物?其教义如何?于国于民是有利还是有弊?我等一概不知!”

    “仅凭其一面之词,便贸然允其在我大秦腹地,都城重镇传扬,此举太过轻率!”

    他目光扫过胡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继续道“其名为传渡,看似平和,然则其背后是否别有打算,是否暗藏他意,谁人能保证?”

    “昔日百家争鸣,尚有纵横捭阖,阴谋诡计。”

    “此等外来之学,若其教义与我大秦律法相悖,与耕战立国之本相冲,蛊惑民心,使民不事生产,不敬君王,届时又将如何?”

    李斯的担忧非常现实。

    作为法家的代表人物,他深知思想统治的重要性。

    大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岂容不明底细的外来学说轻易动摇国本?

    他最后沉声道“更何况,若任其传播,影响日深,百姓皆成其信徒,只知所谓佛陀,而不知陛下,不遵秦法,此绝非国家之福!”

    “臣以为,当谨慎处置,或可令其居于馆驿,严加看管,限制其活动,待查明其底细再议不迟。”

    李斯与胡亥。

    一个基于现实统治的谨慎与警惕。

    一个出于塑造形象的包容,观点截然相反。

    殿内百官也纷纷低声议论,各有倾向。

    嬴政端坐其上,并未立刻表态。

    他那深邃的目光,在争论的双方身上停留片刻。

    最终,落在了武将队列前方,那位一直静立未语,神色平静的六公子赢子夜身上。

    “子夜。”

    嬴政的声音响起,听不出喜怒。

    “你曾在西域,见闻广博,对此事,有何见解?”

    瞬间,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到了赢子夜身上!

    胡亥眼中闪过一丝紧张,李斯则带着审视。

    赢子夜缓步出列,来到御阶之下,躬身行礼,语气平和,不疾不徐。

    “父皇,丞相与十八弟之言,皆有其理,亦皆是出于为我大秦考量。”

    他先肯定了双方出发点的一致性。

    缓和了有些对峙的气氛。

    随后话锋一转。

    “丞相担忧外来学说影响国本,动摇民心,此乃老成谋国之言,不可不察。”

    “而十八弟欲显我大秦气度,怀柔远人,其心亦可嘉。”

    他略微停顿。

    似乎在组织语言。

    随后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冷静。

    “然,儿臣以为,堵不如疏,禁不如察。”

    “对此佛法,我大秦上下皆然陌生,若一味严防死守,恐引人猜忌,亦显得我大秦对其有所畏惧。”

    “但若全然放开,任其传播,确如丞相所言,风险难测。”

    “故,儿臣之见,倒不如先静观其变,暂且默许其在咸阳活动,但需令黑冰台或相关衙署,暗中密切关注其言行,记录其教义,观察其与何人接触,对民生产生何等影响。”

    “如此,既不失我大秦气度,亦可借此机会,深入了解此佛法之真貌,辨明其利弊。”

    “若其果真于国无害,甚至有所裨益,再行考量不迟。”

    “若其包藏祸心,届时再依据秦律,果断处置,亦不为晚!”

    “此乃以静制动,以观后效之策!”

    赢子夜的建议,介于李斯的严防与胡亥的开放之间,更注重情报与评估。

    显得更稳健!

    就在嬴政沉吟之际,殿外忽然传来急促脚步声。

    一名谒者持简牍上殿!

    “启禀陛下!”

    “宫外刚传消息,那些自称孔雀王朝的僧侣,今日于西市闾左,公开宣称,其师佛陀欲弘扬正法,广邀大秦诸子百家,于三日之后,在渭水之滨的观澜台,设坛,谈经论道!”

    消息如同惊雷!

    殿内哗然!!

    嬴政目光一厉!

    手指轻敲扶手。

    片刻后,他开口,声音沉稳而不容置疑。

    “既然对方已划下道来,我大秦,岂有畏缩不接之理?”

    他目光扫过群臣,最终落在赢子夜身上。

    “便依子夜所言,准其设坛。”

    “传朕旨意,恩允此事。”

    “告知百家学宫,万世书院,凡我大秦治下,诸子百家,有意者,皆可前往观澜台,与那佛陀之学,一论!”

    他的嘴角微微上扬。

    “朕,也正好借此机会,看看这远道而来的佛法,有何玄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