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么传花?
- 第一棒(风险投资):VC们像疯了一样给钱,只要创业者说“我们要做互联网”,就能拿到几百万美元。有个团队就一个域名“eToilet.”(网上卖马桶),居然融到了500万美元——就像给一个空盒子贴“魔法盒”标签,说它能变出任何东西。
- 第二棒(华尔街投行):高盛、摩根士丹利把这些亏损公司包装成“未来之星”,推向股市。亚马逊当时每年亏10亿美元,投行却说“它在抢市场,以后会赚翻”,股票从18美元涨到100美元——就像给一只会下蛋的鸡吹成“会下金蛋的龙”。
- 第三棒(散户):出租车司机、退休教师都在买“.”股票。有个老太太把养老钱全买了“eToys.”(网上卖玩具),说“以后孩子都在网上买玩具,这公司能成第二个沃尔玛”。
- 鼓声停的崩溃: 2000年3月,纳斯达克指数暴跌,一年跌了78%。“Pets.”破产,老板把公司吉祥物(一个狗玩偶)以2万美元卖掉;“eToys.”倒闭,老太太的养老钱亏光,只能去超市捡菜叶。这场泡沫让美国损失了5万亿美元财富,相当于当时中国全年GDP的5倍。
三、现代变种:击鼓传花的“七十二变”,换汤不换药
1. 共享经济泡沫(2015-2019):一辆单车炒出“改变出行”的神话
- 花是什么? 共享自行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只要带“共享”两个字,就能融到钱。ofo小黄车最疯狂时,估值30亿美元,相当于“每辆单车值1万元”(实际成本300元)。
- 怎么传花?
- 第一棒(资本):滴滴、阿里巴巴、腾讯疯狂给共享经济公司砸钱,ofo累计融资140亿元,投资方包括10家顶级VC。他们说“这是在改变世界,用户越多越值钱”——就像给一堆自行车贴“科技标签”,说它们能组成“智能交通网络”。
- 第二棒(城市与用户):北上广深的街头堆满共享单车,用户交99元押金就能骑车。资本说“押金能产生利息,用户越多,利息越多”——其实是用新用户的押金,给老用户退押金,玩“庞氏游戏”。
- 第三棒(中小城市与加盟商):ofo推出“城市代理”,加盟商交50万就能在三线城市运营,承诺“一年回本”。有个加盟商把房子抵押了50万,买了1000辆单车,结果没人骑,单车堆在路边生锈——就像花50万买了一堆废铁,还以为是“印钞机”。
- 鼓声停的惨状: 2019年ofo破产,1600万用户退不了押金(总金额超16亿元)。街头的单车变成“垃圾山”,光北京就清理了10万辆报废单车;加盟商血本无归,有人去ofo总部拉横幅“还我血汗钱”,却只看到空荡荡的办公室。
2. P2P理财泡沫(2013-2018):一个“高利息”标签炒出“躺赚”幻梦
- 花是什么? P2P平台的“理财产品”,宣称“年化15%-20%,保本保息,把钱借给靠谱的人”,但90%的平台根本没有“靠谱的人”,就是用新投资者的钱还老投资者的利息。
- 怎么传花?
- 第一棒(平台与老板):e租宝、钱宝网等平台老板,把自己包装成“金融大佬”,开豪车、住豪宅,说“我们有背景,不会跑路”。e租宝老板丁宁买了30多辆劳斯莱斯,还给情妇送了1.3亿的珠宝——这些钱全是投资者的本金,就像用别人的钱炫富,还说“这是我赚的”。
- 第二棒(业务员与“托儿”):平台招大量业务员,拉一个人投资提成5%,甚至雇“托儿”在菜市场、公园“演戏”,说“我投了10万,每个月拿1500利息,比退休金还多”。有个阿姨被“托儿”说动,把准备给儿子结婚的30万投了进去——就像把嫁妆钱给了骗子,还以为他能帮忙理财。
- 第三棒(普通投资者):退休教师、广场舞大妈、刚毕业的学生,都成了“接花人”。有个刚工作的女孩,把3年积蓄5万投了“唐小僧”平台,想着“赚点利息买个包”,结果平台爆雷,5万变成0——就像把零花钱扔进了无底洞,还等着它长出钱来。
- 鼓声停的灾难: 2018年P2P爆雷潮,1000多家平台跑路,卷走老百姓8000亿血汗钱。e租宝骗了90万人,762亿本金被挥霍,丁宁被判无期徒刑;钱宝网老板张小雷自首,留下400万投资者和500亿窟窿。受害者中,有人跳楼,有人中风,有人至今还在信访局门口排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 NFT炒作(2021-2022):一张图片炒出“数字艺术品”的泡沫
- 花是什么? NFT(非同质化代币),简单说就是“给图片、视频、表情包上链,证明它是‘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