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杂论对话 > 第411章 挑拨离间

第411章 挑拨离间(2/3)

什么都听媳妇的,你说一句他顶一句,这都是被媳妇教的!”

    - 婆婆彻底发火,跟媳妇大吵,儿子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最后小夫妻闹到离婚——王大妈却在背后说:“我早说过,这媳妇不地道。”

    2. 职场里的“小报告”:几句话毁掉一个团队

    - 背景:甲和乙是项目组核心,合作默契,丙嫉妒他们,想取而代之。

    - 挑拨过程:

    - 丙对甲说:“昨天我听见乙跟领导说‘甲那个方案太死板,得改’——他这是想抢功劳啊。”(其实乙是在客观提建议)

    - 甲心里疙瘩,工作中开始防备乙,两人配合出了纰漏。

    - 丙又对领导说:“甲和乙好像有点矛盾,刚才开会都没说话,这样下去项目要黄啊。”

    - 领导不信任甲和乙,把核心工作交给了丙,甲和乙互相猜忌,最后都离开了公司——丙成了“功臣”,还说“可惜了他们俩”。

    3. 国际上的“代理人战争”:大国挑拨小国互斗

    - 背景:A国和B国是邻国,原本有摩擦但能克制,C国想控制该地区,故意挑拨。

    - 挑拨过程:

    - C国对A国说:“B国在偷偷买武器,想吞并你的领土,我们可以卖给你更先进的装备。”

    - C国又对B国说:“A国跟D国结盟了,就是想对付你,我们支持你‘自卫’。”

    - A国和B国果然开始军备竞赛,边境冲突不断,最后爆发战争,两败俱伤。

    - C国趁机低价收购两国的资源,还说“我们是为了维护地区稳定”——就像两个小孩打架,大人在旁边递拳头,还说“你们自己要打的”。

    四、挑拨者的动机:为什么要“拆桥”?无非这三种私心

    挑拨离间的背后,从来不是“闲得慌”,而是赤裸裸的利益算计,就像偷东西的人先把主人引开,再下手。

    - 嫉妒:“我不好,你也别想好”

    看到别人关系好、团队和睦,心里不平衡,就想“拆散他们,大家一起糟心”。比如职场里的丙,自己能力不行,就见不得甲和乙合作愉快,挑拨他们内斗,自己才能浑水摸鱼。这种动机最常见,也最狭隘——就像乞丐见不得富人笑,故意往人家门口扔垃圾。

    - 夺权:“你们斗起来,我才能上位”

    为了抢资源、争权力,故意让对手互相消耗。比如后宫里的妃嫔,挑拨皇帝和其他妃子的关系,自己才能得宠;大国挑拨小国互斗,才能趁机控制地区。这种动机最阴险,往往带着“大鱼吃小鱼”的算计。

    - 报复:“我恨他,就让他众叛亲离”

    跟某一方有仇,不敢正面冲突,就通过挑拨让他失去朋友、家人,孤立无援。比如有人被甲得罪了,就去挑拨甲的朋友,让大家都疏远甲,达到“报复”的目的。这种动机最恶毒,把私人恩怨变成“社会性死亡”的武器。

    五、危害:被挑拨的关系,像摔碎的镜子难重圆

    挑拨离间的破坏力,比明刀明枪更可怕——明着吵架能和解,被挑拨产生的猜忌却像心里的刺,拔不掉,碰就疼。

    - 对家庭:婆媳反目、夫妻离婚、兄弟成仇,多少原本和睦的家,因为“一句话”散了。某民政局数据显示,30%的离婚案背后,有“挑拨者”的影子(比如多事的亲戚、邻居)。

    - 对职场:团队内斗、项目失败、人才流失,被挑拨的团队像“一盘散沙”,再难凝聚力量。某企业调研显示,被挑拨过的团队,效率会下降40%,且很难恢复信任。

    - 对社会:邻里不和、群体对立、地区冲突,谣言和挑拨会让“小事”变成“大事”,甚至引发暴力。历史上很多种族冲突,最初都是从“少数人挑拨”开始的。

    - 对国际:国家交恶、战争爆发、民生涂炭,大国的挑拨往往让小国陷入战火,比如俄乌冲突背后,就有西方长期挑拨的影子。

    六、破局之道:如何防住“舌头刀子”?记住这三招

    挑拨离间最怕“清醒”,就像阳光能驱散迷雾,理性的思考能戳穿谎言。

    1. 先“停一停”:别让情绪替代理智

    听到“他说你坏话”“他对你不满”时,别急着生气,先在心里打个问号:“这是真的吗?有没有证据?” 情绪上头时,人最容易被挑拨——就像饿的时候,别人递什么都想吃,不管是不是毒药。

    - 例子:媳妇听到婆婆说“儿子觉得你懒”,先别吵架,想想“老公平时对我怎么样”,再找机会直接问老公,往往能发现是误会。

    2. 再“问一问”:多方求证,别信“一面之词”

    挑拨者只说“对他有利的话”,要想知道真相,就得找当事人直接问,或者找中立的人了解。比如同事说“乙骂你”,可以笑着问乙:“听说我有哪做得不好让你不舒服了?” 多数时候,对方会一脸懵——“我没说啊”,误会就解开了。

    这章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