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诚连婉拒的机会都没有,都怪快递业务太发达,以后是不是人都能寄了?
连续的办案,陆诚脑子反而更加清醒,一点迟钝都没有。
这都靠系统加的属性点改善了体质。
养老院的案子破了,陆诚获得了300点的罪恶值。
咱实话实说,系统确实有点抠搜了。
就这么点够买什么?
算了,只能积少成多,多刷案子吧!
市局刑侦支队的车子早就等着了。
来接人的是刑侦支队的年轻警员小唐,热衷于当陆诚的腿部挂件,眼里对陆诚的敬仰,不比小郑小胡少。
不过,现在小唐脸上没了笑容,估计是案子有点麻烦。
要是简单的案子,马邦德也不会急急忙忙把自己叫过去。
真不要面子的?什么案子都请外援帮忙?
这么大一个市局,没能破案的警察了?
陆诚也没多说什么,冲小唐一点头,钻进了车子。
路上,小唐给陆诚介绍了剧情。
三天前,他们市局刑侦支队接到报警,在城郊结合部的一口机井里,发现了一具女尸。
机井内侧留有大量的不明液体,这些液体呈滴落状,在井口的外侧还发现了人为擦拭的痕迹。
案发现场是一片荒地,面积超过100亩。尽管距离现场500米以外,就是一些工厂有很多人在那里上班。
但案发现场却异常荒凉,虽然这些工厂也架设了一些摄像头。但距离现场都非常遥远,并且没有摄像头直接朝向机井,因此作案过程被监控拍到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最重要的是现场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据被害人的女儿讲,案发前一天,她下班回家照常打开房门。但她却没有看到母亲的身影。
起初她并没有太在意,可是当她拨打母亲手机的时候,才发现母亲关机了。
已经退休的母亲每天都会外出捡拾废旧物品,可能晚一会儿就会回来。但是直到天黑,母亲也没有回来。于是,她开始向亲友询问母亲的去向。
可所有人都不清楚母亲的行踪,她开始慌了,就和亲友连夜外出寻找。
直到第二天午,亲友们才在这片荒地上发现了异常情况。
根据被害人的伤情和她的身高,警方推测,嫌疑人的身高应该在1米6至1米7之间,结合凶手翻找被害人财物的事实。
警方推测凶手是一名经济拮据、生活水平一般的男子。
侦查员推测,假如凶手翻找财物并观察四周,至少需要10到15秒的时间,那么凶手的举动会不会被人察觉案件?是不是存在潜在的目击者?
为了寻找可能存在的目击者,马邦德立即安排警力进行了细致的走访。
侦查员通过询问被害人家属,发现被害人的生活非常简朴,因为有退休金并不缺零花钱,捡拾废旧物品主要是为了贴补家用和活动身体。
被害人平常捡到的废旧物品都卖给了附近的废品收购站,因而收购站就成了走访的重点。一家废品收购站的老板告诉警方,四天前的下午,被害人曾经来收购站询问废铜的收购价。
问完价格后,因为身上的钱不多,被害人要回家取钱,去收别人的废铜。
这时收购站老板拦住了被害人,主动借给被害1000块钱,还嘱咐被害人要仔细甄别。
随后被害人拿上钱,推着收购站的小推车就离开了,沿途的监控印证了这一点。案发当天下午3:05。从收购站出来的被害人穿过马路,消失在了通向案发现场的对面。
1分钟之后,在马路对面一家企业设置的监控画面里,侦查员发现了一个向现场方向移动的白点,而白点移动的路正是被害人前往案发现场的下一段路程。
结合被害人推着小车,车上有白色编织袋的事实,警方推断,这个移动的白点就是前往案发现场的被害人。
从这里到案发现场大概需要10分钟,但是这段路程没有任何监控画面,假如不能找到目击者,案件的侦破将非常困难。
在案发现场100多米外,一块非常隐蔽的坡地上住着一户人家。由于地势较高,从他家可以看到整个案发现场。然而等侦查员来到这户人家时才发现,由于茂盛的庄稼遮挡了视线,在这里虽然能看到现场周边的情况,却看不到那口机井。
在现场附近,一位在田间劳作的女子向警方提供了一条线索。
当天下午3点多的时候,她看到被害人在案发机井附近200米的地方捡废品。在看到被害人的同时,她还看到在离被害人不远的地方出现过一个穿蓝色上衣的男子。但是蓝衣男子并没有接近被害人,二人也没有交流。
目击者看到被害人时,他的位置正在一家工厂的旁边,远离案发现场,因此蓝衣男子基本上可以排除作案嫌疑。
走访至此,侦查工作毫无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