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以祁同伟的名义,与赵蒙生当战友 > 第242章 李达康,逼思了人?

第242章 李达康,逼思了人?(1/2)

    祁同伟闻讯,立马把现场交给了副县长武志豪,自己立马赶回县里。

    等祁同伟回到县城,已经天黑。

    县政府门口围满了人,披麻戴孝,正门口摆着一具棺材。

    现任公安局局长陈桥正带人守在政府门口,与这些人周旋。

    现场可以用混乱不堪来形容。

    围墙的一角还烧着纸钱……

    程度护着祁同伟从后面绕了进去。

    来到了办公楼,祁同伟见到了头破血流的李达康!

    他的头上捂着毛巾还是白纱布,鲜血印染了棉袄。

    事情的经过,在路上的时候,祁同伟已经从副局长程度那里了解到很多了。

    李达康今早带队下乡去集资修路。

    这原本是件好事,也是县里的既定策略。

    因为县里的财政实在有限,而金山县大山之中,面积实在太大了。

    经过一年的努力,凭借祁同伟的“融资”能力。

    县城到几个主要乡镇的路是修得差不多了。

    但是镇上联通各个村落的路,实在是没有那么多钱。

    于是,县里商量决定,乡镇到村里的村道,由县财政承担50%,镇财政承担30%,剩下20%由村民集资。

    毕竟修了路,大家都受益。

    几个县委的领导,各自认领乡镇。

    祁同伟自然是领了远山镇,而李达康认领了丹亭镇。

    一切都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进行。

    没曾想,李达康在推进过程中有些急了。

    眼瞅着这个钱筹集困难,李达康是一天一小会,三天一大会。

    还学起了祁同伟,一头扎进了丹亭镇不出来了。

    每天都到各个村委去召集村民动员开会!

    挨家挨户分摊,必须到位。

    他宣称,入春之前,必须把路给修出来!

    他之所以这么急,一方面是因为祁同伟在远山镇干得很出色。

    修路也好,种树、养猪带动经济也好,都是市里的模范。

    他自然是着急,想追赶。

    而他这么着急,最主要的原因是到明年开春,他在金山县就干满第三个年头了。

    他已经在考虑挪挪位置了。

    而老领导,赵立春也给他物色好了。

    吕州市要退个副市长。

    而这条路非常顺畅,且有个重大利好。

    那就是,吕州市的市长也临近退休,李达康副市长过渡一下,运作一下,正好接任市长。

    县长到市委副市长,再到市长,这几步踏上了,李达康就算是彻底进入汉东省中青年干部一流梯队了。

    那他自然是着急修这路。

    因为这事,是分摊到他头上的任务。

    完不成,哪还意思调走啊。

    年前。

    大家都在县委扩大会议上都立下了军令状的。

    “完不成,就一辈子待在金山县!”

    所以,他急啊!

    众所周知,人一旦急了,往往容易出事。

    这不。

    丹亭镇最偏最远的角落里,有个金蛇村。

    那里是真正的大山之中的村落。

    全村就100多户人,人口不到千人。

    家家户户养蛇谋生。

    所以这路吧,他修不修,这些村民确实不在乎。

    你修到他村口,他们自然开心。

    但是,你要他们自己掏个一块两块的修路,他们就不高兴了。

    但是,李达康可不管这些,直接给村长摊派了1000块任务。

    让他在月底前,凑齐,交到丹亭镇。

    这村长黄元申自己都不愿意。

    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大山里,都是这土路,几百年了,都习惯了。

    天气好,就出去,天气不好,就在村里待着呗。

    你就算是修了石子路,干净卫生了,他们也不愿意出去。

    村里就些老人小孩,又没产业,就养点毒蛇什么的,一年就卖这么一两次。

    所以啊,这全村上下,没人高兴出钱,他黄元申自己都不乐意。

    因此,三天后。

    一毛钱都没筹到的黄元申一路紧赶慢赶几十里路,到了镇上。

    找到了坐镇丹亭镇的李达康。

    一见到李达康,黄元申就满脸愁容,小心翼翼地开了口:

    “李县长,这修路的钱……能不能缓缓啊?”

    李达康听到这话,眉头瞬间皱了,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看向黄元申。

    黄元申被这目光盯得心里发慌,但还是硬着头皮继续说道:

    “咱金蛇村啊,祖祖辈辈都穷怕了,村里实在是拿不出这笔钱呐……”

    李达康一听,顿时火冒三丈,猛地一拍桌子,把黄元申吓得一哆嗦。

    “黄元申!你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