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重生2013:超级科技帝国 > 第278章:仿真模拟战场的全域作战演练

第278章:仿真模拟战场的全域作战演练(2/3)

   下意识地摸着自己的左肩,那里完好无损,但那种灼热的痛感似乎还残留在神经末梢。

    自己身体也都完好无损,他最后的意识记得自己遭遇饱和式轰炸后,身体都是东一块西一块,回想都觉得画面非常恐怖。

    “感觉怎么样?”只见一位辅导员来到他身边问询。

    “报告……太……太真实了。”卫毅喘着气,回忆着说道:“中弹的时候,我真的以为自己要死了。”

    辅导员点点头,他表情严肃,环视在场的士兵们说道:

    “这就对了,在虚拟战场死一百次一千次,为的是在现实中活那一次。我们要做的,就是用虚拟的死亡和痛苦,覆盖掉我们本能的无谓恐惧,把正确的战术动作和反应,锤炼成我们新的、更强大的本能。”

    “往后要日复一日的训练,内容会千变万化,从城市巷战到丛林渗透,从沙漠突击到极地求生……”

    “在模拟战场环境中,经历各种极端条件下的战斗考验,会经历各种‘死’去活来,感受着被炸碎、被焚烧、被窒息的各种‘死亡’方式。”

    “直到从最初的恐惧和不适应,逐渐被冷静与镇定取代,取而代之的是在绝境中寻求生路、高效杀敌的冷酷计算能力。”

    ……

    与此同时,虚拟战场中的演练还在持续,烈度越来越高。

    红方的一个装甲步兵连,奉命夺取一个由蓝方防守的交通枢纽。

    连长看着悬浮在连级指挥视角的三维沙盘上,他可以迅速切换到任何一个士兵的第一人称视角,或者任何一辆坦克、无人机的观测画面。

    整个连队一百多人的实时位置、状态、弹药存量、敌情接触信息,他都能清晰掌握,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

    显然,这场演练模拟的是打现代高级战争,搁那那些小国小卡拉米眼里,绝对是降维打击,堪称是打神仙战。

    “一排正面佯攻,吸引火力;二排从左翼洼地渗透,注意雷区;三排配合无人机,标记敌方反坦克火力点;炮兵班,准备徐进弹幕射击……”

    他的命令迅速下发到各排排长乃至班长。

    排长们几乎无需理解过程,指令的意图和细节已清晰无比,他们迅速转化为更具体的行动指令,下发到每个单兵。

    整个连队如同一具精密的战争机器,各个部件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和同步率运转起来。

    在这种强大的战场态势感知支持下,连长感觉自己不是在“指挥”一支作战连队,而是在“驾驶”一个拥有上百个感知器和攻击单元的庞大生物体。

    然而,蓝方的实力非常强大。

    他们的电子对抗单元成功实施了局部干扰,导致红方二排的实时位置信息出现了数秒的延迟和偏差。

    就是这数秒钟,二排一头撞进了蓝方预设的密集火力网。

    瞬间“全军覆没”,被踢出了模拟战场。

    连长心头一沉,立刻调整战术。

    在这场高强度的虚拟对抗中,他深刻体会到技术提升了协同的上限,但战争的迷雾和不确定性依然存在,甚至因为节奏的加快而更加致命。

    指挥员的决策,必须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其压力远超传统演练。

    随着红蓝演练对抗的持续进行,一场持续三天三夜的旅级联合攻防全面展开。

    预设模拟战场是一个濒海复杂地域,包含城市、山地、海岸线和广阔海域。

    这是一场全域联合对抗。

    太空层,侦察卫星、导航卫星、乃至具备攻击能力的“杀手卫星”在轨道上游弋,争夺制天权。一道来自蓝方的定向能攻击,让红方控制的卫星大规模瘫痪。

    网络电磁层,无形的电子对抗与网络攻防在每分每秒进行。红方的无人机集群一度因受到强电磁干扰而失控,这就是蓝方超模的地方了,常规的电磁武器现实中可没有,蓝方甚至还有超强的定向能激光武器,红方技术团队必须在虚拟环境中紧急进行漏洞修复和反制。

    空中层,双方的隐形战斗机、轰炸机、预警机、电子战飞机在天空中进行着超视距空战。飞行员在模拟环境下承受着高达9G的过载模拟,与驾驶现实中的飞机承受的过载感受几乎无差别。

    地面层,坦克营、武装机器人、步兵分队在无人地面载具和武装直升机的配合下,逐街逐屋地争夺关键据点。每一个士兵都是网络中的一个智能节点,报告着最微观的战场信息。

    海上与水下,虚拟的驱逐舰编队发射远程导弹,攻击蓝方纵深目标;攻击型核潜艇在水下进行着无声的猫鼠游戏。

    总指挥员需要统筹这一切,在这浩如烟海的信息流中,他必须瞬间判断哪些信息是关键,哪些是欺骗;必须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决定是将宝贵的防空力量用于保护指挥所,还是掩护正在突击的地面部队;必须在空军请求延迟轰炸以避开恶劣天气,和陆军要求按时火力支援之间做出艰难抉择。

    对抗演练期间,在一次关键的进攻中,红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