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了发射指挥中心,他穿着一身简洁的深色工装,从容淡定地走入了灯火通明的主指挥大厅。
此刻的大厅内,巨大的电子屏幕上不断刷新着火箭各系统的最后状态数据。
键盘敲击声、指令汇报声此起彼伏,各部门的人各司其职。
“陆总早!”
“陆总!”
“陆安同志,你来了。”
看到陆安走了进来,不少在场的工作人员纷纷向他打招呼。
很多年轻的工程师还是第一次近距离与他见面,陆安把NS方程问题解决,开发出了“星流”工具再把计划安排好之后,基本上就是对星界动力航天采取“放养”的状态。
让那些老专家们去折腾,他只是定期听取星界动力CEO的汇报,有时也是灵曦向他汇报。
火箭研发阶段,即便是可回收火箭,陆安都没有必要亲自来一线带队开发,他把一些关键工具搞定,有那些顶尖航天工程专家把关已经足够了。
此刻,陆安向着那些跟他打招呼的人微微颔首,同时径直地走向总指挥席。
首席总师吴光裕看到陆安过来,顺手将一份最后的首飞前综合报告递给他,“各系统最后一次状态确认刚刚结束,‘星箭一号’状态完美。”
陆安接过来报告,快速翻阅着,目光扫过关键数据。
末了,他把报告材料放一边,来到指挥席打开几个系统部门的通讯频道,然后开始对着一个麦克风说道:“汇报,推进剂加注完成度?”
“液氧、液态甲烷加注完毕,贮箱压力、温度稳定,均在最佳发射区间。”通讯频道传来一道坚定且明确的声音。
“结构系统最终确认?”
“所有结构连接点检查完毕,应力监测系统上线,着陆腿机构作动正常,我们的火箭结实的很。”安德烈·诺维科夫的声音沉稳有力。
“GNC系统?”
“飞行控制计算机自检通过,所有传感器数据正常,目标轨道参数已装订完毕。”负责人程书强的声音冷静如常,但细听之下,也能感受到到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
“航电电网?”
“全箭供电正常,通信链路畅通,遥测信号稳定。我们准备好了。”该系统部门的周智雄言简意赅。
“发射场系统及安全?”
“发射区已清空,地面设备全部撤收。气象条件符合发射要求,最后窗口确认完成。”德米特里·彼得罗夫和吕明的声音先后传来,“安全冗余系统全部激活,应急预案已就绪。”
陆安听取了各系统部门的汇报,自顾自地点了点头。
他的目光扫过大厅里每一张紧张而专注的面孔,他们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专家,更有大量朝气蓬勃的年轻工程师。
过去18个月,近550个日夜的疯狂鏖战,无数次的“星流”模拟优化,日复一日的通宵达旦,持续不断的失败与再起,都是为了此刻。
陆安深吸一口气,对着内部通讯全频道,声音清晰地传遍整个指挥链条:“我是陆安,我已确认‘星箭一号’首飞任务,最终射前状态良好。”
“按既定计划,准时发射!”
他的命令下达如同按下了最后的启动键,所有人都严阵以待,紧张之余带着期待振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