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特使野利昌荣仍在驿馆等候,联姻之议如同悬在头顶的剑,而破解此局的关键——那个名叫吴俊泉的少年,却依旧音讯全无。
皇城司副使魏无敌无能,皇城司使陶水仙亲自出马竟也迟迟没有回音。这种脱离掌控的感觉,让年轻的帝王心生烦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陛下,”大太监梁子美悄步上前,声音柔和,“批阅奏折许久,龙体为重,不如……出去散散心?”
赵帝搁下朱笔,目光掠过殿外澄澈的天空,一个萦绕心头多年的身影悄然浮现。他沉默片刻,状似随意地问道:“仙云长公主……近来可好?”
他问得平淡,梁子美却不敢怠慢,深知这位长公主在陛下心中的特殊分量。
她虽非陛下亲姐,却是先帝在位时便极受宠爱的公主,与陛下自幼一同长大,情分非同一般。更有些宫中老人隐约知晓,陛下对这位姐姐,存着一份超越姐弟之谊的、深藏心底的慕恋。
“回陛下,”梁子美躬身,措辞谨慎,“长公主殿下一切安好。只是……殿下素来喜静,近来似乎更少出寝宫了。”
赵煦“嗯”了一声,心中了然。
他其实早已料到,仙云大概率不在京郊行宫。
她近年来行踪愈发飘忽,常常离京,去往一些连他都不甚清楚的地方。
他只是……心存一丝侥幸,想去她常住的地方看看,感受一下她留下的气息,或许能稍解这莫名的渴念与眼前的烦忧。
“摆驾,去仙云长公主的行宫。”
皇帝的仪仗浩浩荡荡出了皇城,旌旗蔽日,甲胄铿锵,尽显天家威严。沿途百姓跪伏,山呼万岁,但这煊赫的排场,并未能填满赵煦心中那一角空落。
行宫坐落于风景秀丽的京郊,守卫森严,宫人跪迎,礼仪周全。然而,正如赵煦所预感的那样,那位风华绝代的长公主并未在此。
行宫总管伏地禀报,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惶恐:“启禀陛下,长公主殿下已于数日前离宫,归期……未定。”
赵帝漫步在精致却空荡的殿宇回廊间,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她惯用的清冷熏香。宫女们垂首侍立,恭敬无比,但那一张张陌生的、小心翼翼的面孔,更凸显了此间主人的缺席。
怅然若失的情绪,如同无声的雾气,弥漫开来。他明知希望渺茫,却仍忍不住前来,结果只是印证了这份渺茫。连最想靠近的人,也如云中仙鹤,难觅其踪。这万里江山,亿兆黎民,似乎在这一刻,都无法驱散他身为帝王的孤寂。
他没有多问仙云的去向,她知道他不问,是一种心照不宣的尊重,或者说,是一种无奈的克制。
“回銮。”他的声音听不出情绪。
梁子美窥着皇帝比来时更显沉静的侧脸,不敢多言,立刻传令。
然而,车驾并未直接返回皇城。赵煦望向南方,那片被文人墨客赞誉为烟雨江南的土地,或许其灵秀之气,能涤荡他心头的沉闷。
“南下。”
龙辇凤驾,连同精锐禁军,组成气势恢宏的队伍,转而向南。沿途州县隆重迎送,极尽尊荣,却始终无法真正触及皇帝内心的波澜。
一日之后,车队已入江南地界。初夏的午后,一场骤雨不期而至,洗尽尘埃,润泽万物。雨歇云散,天空澄澈如洗,蔚蓝得动人心魄。
车队抵达一座位于湖畔的皇家行宫。此宫不尚宏大,更重精巧,亭台楼阁依水而建,与周围的湖光山色浑然一体,别具江南婉约风韵。
赵帝刚在正殿坐定,便听得殿外传来内侍压抑不住的欣喜之声:“祥瑞!陛下,天降祥瑞!”
他信步走出殿外,举目望去。只见东方天际,一道巨大的七色彩虹宛若神迹,横跨长空,一端没入青翠欲滴的远山,另一端则隐入烟波浩渺的湖面。
虹光之下,天际流转着金红交织的瑰丽云霞,将湖水、山峦都染上了一层梦幻般的色彩。几只鹭鸟翩然掠过,宛如画中景致。
“天照祥瑞,此乃吉兆!恭喜陛下,贺喜陛下!”以梁子美为首,随行众人齐刷刷跪倒,声浪透着由衷的激动。
赵帝负手立于廊下,凝望着这天地间的壮丽奇景。连日来的郁结之气,似乎真的被这雨后彩虹与漫天霞光冲散了不少。他紧抿的嘴角微微松弛,甚至勾起了一抹极淡的、真实的舒缓笑意。
“都平身吧。”他的声音也温和了许多,“今夜,便在此处驻足。”
“奴才遵旨。”梁子美连忙应下,心中一块大石落地。
皇帝身边,除了梁子美,还有一道几乎融入阴影的身影。那是一个身着玄色劲装的男子,气息内敛,眼神锐利如鹰隼,正是皇帝此行贴身护卫,黑狼。
夜色降临,行宫灯火次第亮起,倒映在平静的湖面上,与天上星月交相辉映。禁军侍卫警戒森严,确保万无一失。
赵帝登上行宫最高的望湖阁,凭栏远眺。江南的夜,温柔而静谧,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