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 第580章半供给制

第580章半供给制(1/2)

    很快关于阜县贪腐案的处理报告和《关于苏北地区盐碱地综合治理与长期发展规划的报告》,几乎同时摆在了汉东省委第二书记周明光的案头。

    宽大的实木办公桌上,两份文件形成了反差的对比。

    一份揭露着基层触目惊心的腐化与麻木,另一份则勾勒着改天换地的宏大与艰辛。

    周明光靠在椅背上,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一如他此刻复杂的心绪。

    他仔细阅读着报告里陈朝阳对盐碱成因“海潮、内涝、蒸发”的精辟分析,

    以及“拒咸蓄淡、引水洗盐”的治本之策,再到“稻麦轮作、水产养殖、特色经济作物”的综合开发蓝图。

    尤其是那“因地制宜、系统治理、永续发展”的十二字原则,以及“百年大计,重在此十年”的论断,

    让他都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击力。

    “这个陈朝阳……”周明光喃喃自语,语气里听不出是赞叹还是忌惮,

    “手笔是真大,眼光也是真毒。这摊子,也真是铺得太大了……”

    他按下内部通话键,语气恢复了平日的沉稳:“通知常委,明天下午三点开紧急会议,讨论苏北问题及阜宁后续。”

    次日,汉东省委会议室。

    关于阜宁县问题及陈朝阳提交的《苏北治碱与区域发展规划纲要》的专题会议正在召开。

    烟雾缭绕,气氛比往常更加凝重。

    陈朝阳被从苏北紧急召回,一同商议如此将要动辄上百万群众的大工程。

    陈朝阳首先做了汇报。

    他并未沉溺于阜县贪腐案的细节,而是将重点完全放在了苏北的困境与未来上。

    他用最凝练的语言,阐述了“海潮、内涝、蒸发”三大盐碱成因,

    清晰勾勒出“拒咸蓄淡、引水洗盐”的治本之策,

    进而铺开“稻麦轮作、水产养殖、特色经济作物”三位一体的综合开发蓝图。

    当他提到“因地制宜、系统治理、永续发展”十二字原则和“百年大计,重在此十年”的论断时,在座的常委们,即便是最持重者,眼神中也难免闪过一丝震动。

    汇报完毕,会议室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有茶杯盖轻碰杯沿的细微声响。

    省长孙亚军率先打破了沉寂。

    他扶了扶眼镜,目光扫过手中的财政估算草案,语气沉稳务实:

    “朝阳同志的报告,振聋发聩,问题抓得准,分析透彻,规划的系统性和前瞻性,在我省是空前的。

    从长远看,根治苏北盐碱,对我省乃至国家的粮食安全,意义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这一点,我完全赞同,也深感佩服。”

    他话锋一转,露出了当家方知柴米贵的凝重:“但是,同志们,我们必须面对冰冷的现实。

    仅仅这第一期骨干水利工程,初步估算,涉及的资金、人力、物资——尤其是水泥、钢材——就是一个让我们财政厅头皮发麻的数字!

    我们省刚走上正轨,百业待兴,处处都要钱。

    一旦启动苏北工程,意味着未来数年内,省里大部分资源都要向苏北倾斜。

    其他地区的工业建设、城市维护、文教卫生投入,必然受到严重挤压。

    这个决心,关乎全省大局,不能不慎。”

    他看向陈朝阳,目光带着质询:

    “朝阳同志,百年大计固然好,但工程能否进一步分阶段、压缩规模?

    投入产出周期能否明确?

    我们必须对全省人民负责,不能搞成无底洞,万一……我是说万一,工程受挫,或者效果不及预期,我们汉东省,输不起……”

    陈朝阳认真倾听,随即沉稳回应:

    “孙省长顾虑得非常实际,这也是我必须向省委说明清楚的关键。

    工程绝不能一拥而上,必须分阶段,集中力量打好灭战。

    我的规划里明确了‘第一期工程’核心是搭建水利骨架,目标就是‘打通关键,初见成效’。

    关于资金和物资,我考虑多条腿走路:省里挤出部分启动资金和计划内物资;

    我负责带队,向华东局和北平争取专项支持和政策倾斜;

    同时,大规模发动苏北民众,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将工程投入与改善民生直接挂钩。

    这不仅是治理自然,更是一场动员群众、发展区域经济的社会实践。”

    这时,一位分管农业的常委插话,提出了一个非常具体且尖锐的问题:

    “朝阳书记,以工代赈我同意。

    但根据以往经验,如此大规模的民工动员,光是吃饭就是个大问题。

    按照老办法,民工都是自带口粮,可苏北本就缺粮,让民工自己带粮,恐怕很多人根本出不来工,或者干不了重活。

    这粮食缺口,怎么解决?总不能全靠省里调拨,我们没这个家底!”

    这个问题戳中要害,所有人都看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