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 第589章同意批复(求五星好评,用爱发电谢谢大家)

第589章同意批复(求五星好评,用爱发电谢谢大家)(1/2)

    刚刚在阜县放了把火,烧掉几个蛀虫,转身就给我们甩过来一个要‘改天换地’的方案。

    大家都看看,议一议,这个题目,我们华东局接不接,怎么接?”

    报告在几位主要领导手中传阅。

    一位负责经济计划的领导,风格更偏向务实计算最先放下文件,扶了扶眼镜,语气谨慎:

    “魄力确实不小,规划也做得有模有样,‘治碱先治水’,‘系统治理’,思路是对头的。”

    他抖了抖手中的报告,语气却带着强烈的质疑:“就是汉东省的这份报告,口气大了点。

    治理两千一百万亩盐碱地?动员百万民工?

    周明光和孙亚军同志我是了解的,一向稳重,这次怎么也跟着陈朝阳这个年轻人一起‘冒进’了?

    我看这更像是陈朝阳个人的‘英雄主义’在作祟!”

    他环视众人,抛出了最现实的问题:“同志们,现在是什么时候?

    现在是朝鲜战场上,我们的志愿军将士正在和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浴血奋战,每一分钱,每一粒粮食,每一吨钢材,都应该优先保障前线!

    国家正在集中一切力量打赢这场立国之战。

    在这个时候,汉东省要上马一个需要耗费海量资源、周期长达数年的地方工程,这是否符合全局利益?

    战线拉得太长,风险太大。

    我的意见是,精神可嘉,方案可以储备,但大规模实施,

    不如等朝鲜战局稳定,国家财政稍微宽裕之后,再考虑不迟。

    等仗打完了,再安心搞建设嘛。”

    这番“大局论”立刻引起了几位领导的微微颔首,

    然而,他话音刚落,一位身着军装、眉宇间带着战场杀伐之气的军队系统代表,立刻洪声反驳:

    “等等!

    我不同意这个‘等’字,仗要打,家就不要建了?

    前线将士抛头颅洒热血,为的是什么?

    不就是为了后方能过上好日子,建设新社会吗?!”

    “前线压力确实巨大。但是,”他话锋一转,“我们也要看到问题的另一面。

    陈朝阳在报告中提到,他在苏北发现了基层干部严重的腐化堕落问题,这难道不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吗?

    巩固后方,与支援前线同等重要,一个贫瘠、混乱、干部队伍出现问题的苏北,能成为支援前线的稳固基地吗?

    我看未必。

    治理苏北,改善民生,整顿吏治,这本身就是在巩固我们的战略后方,其意义,绝不局限于汉东一省。”

    这时,另一位资深、长期负责农业和水利工作的领导缓缓开口,试图调和并找到可行路径:

    “两位同志说的都有道理,我仔细研究了陈朝阳同志,对盐碱成因的分析和治理思路。

    ‘盐随水来,水去盐留’,‘拒咸蓄淡,引水洗盐’,这说到了点子上!

    这不是蛮干,是有科学依据的。

    而且,他提出的‘系统治理’、‘以煤换粮’,都展现了很强的统筹能力和现实可行性。

    如果我们华东局因为畏难而扼杀了这个可能改变苏北命运的计划,将来会不会后悔?”

    “我认为,完全搁置会寒了下面前线同志的心,也不利于长远。

    但大规模全面铺开,困难也很多。

    是否可以采取一个折中的方案?

    我们华东局,原则同意将其列为‘华东区域农业综合治理重点试验工程’,给予有限但关键的支持?”

    负责经济的书记并未被完全说服,他立刻反驳:

    “科学依据?可行性?

    我承认他们的想法很好。

    但现实是,各方面物资我们也很紧张,难道要挤占其他地区,甚至影响前线的供应计划吗?这个风险,谁来承担?”

    会场一时陷入了僵持。支持者看到了长远的战略价值和创新的思路,反对者则紧盯着眼前残酷的资源约束和潜在风险。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主持会议的第二书记,等待他最终的拍板。

    第二书记深吸一口烟,缓缓吐出烟雾他综合了各方意见,一锤定音,言语中带着果决与气魄:

    “好了,意见都听明白了。

    我看嘛,这个工程,值得搞!

    陈朝阳有这个胆魄,我们华东局就要有这个担当,不能因为朝鲜在打仗,我们家里就吓得什么事都不敢做了。那不是我们军人的风格!”

    他拿起这份报告,轻轻拍了拍:“但是,我们看问题,不能静态地看,要动态地看;

    不能孤立地看,要联系地看。

    朝鲜战争要打赢,国家的长远建设也不能停步。

    这两者并非完全对立。

    朝阳同志和汉东省委,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没有单纯等靠要,而是提出了‘以煤换粮’‘系统治理’的办法,这本身就体现了难能可贵的主观能动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