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 第 615章 战场延续

第 615章 战场延续(1/2)

    良久,他走到陈朝阳面前,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谈判桌上的筹码,从来都是战场上打出来的。

    你这一周的教学,意义重大。

    你不仅仅是在教授一种战术,更是在为我们全军中高级指挥员,塑造一种应对长期残酷斗争的战略思维和必胜信念。”

    他环视着这片思想的战场,决然道:“你的这些想法,这些推演,非常重要。

    要继续搞,要往深里搞,不要怕有争议。

    学院这边,我会全力支持你。

    总部和军委那边,把你的这些想法,系统整理出来,形成一份详细的报告。

    不仅仅是战术层面,要包括你对战争形态的判断,对敌人本质的分析,以及我们应对之道的系统性阐述。

    我需要这份东西。

    我们必须让更多同志,尤其是高级指挥员,都具备你这样的清醒和远见。”

    “是!”

    ………

    汉东军事学院,教务部副主任办公室。

    窗外,六月的蝉鸣已被七月更显沉闷的暑热与断续的蛙声取代。

    然而,比这暑气更灼烫、更迅速席卷了整个学院的,是一则通过广播和内部通报传来,足以牵动全球神经的消息:

    朝鲜战场,风云突变。

    一纸“双方同意举行停战谈判”的正式联合声明,瞬间在国际社会激荡起无数希望、猜度与暗流的涟漪。

    学院内外,无论是经验丰富的教员,还是血气方刚的学员,言谈间都不可避免地染上了一丝“和平将至”的乐观气息。

    就在这片初现、微妙的缓和氛围中,陈朝阳独自坐在办公室内,门窗紧闭,将外界的喧嚣与期待都隔绝开来。

    他面前的桌案上,铺开着厚厚一叠稿纸。

    最上方一行苍劲有力、墨迹未干的标题,与他周遭那试图放松下来的世界,显得如此格格不入,甚至带着一种触目惊心的警示意味:

    《关于朝鲜战局可能的长期化及我应对之道的系统性报告》

    笔尖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光,时而停滞悬停,时而如犁铧般在纸面上划开深痕。

    他写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过去数月乃至穿越以来所有思考的结晶,是无数沙盘推演的血泪换算,是对未来那片血色高地的沉重预见。

    笔尖落下,首先切入的是第五次战役后期那血淋淋的创口:

    “……&bp;第五次战役,特别是其后期的转移阶段,充分暴露了在我军现行后勤补给、通讯联络及反装甲能力条件下,实施大规模、远纵深攻势的极限性……”

    他的笔没有停留在现象,而是深入肌理:

    “我军攻势的持续时间与纵深,严格受限于士兵自身携行弹药与粮秣的极限。

    一旦超出此‘礼拜攻势’范畴,后勤线必然被敌空中优势切断、摧毁。

    此次战役后期,部分部队断粮,弹药基数消耗殆尽,非战斗减员率急剧攀升,这并非指挥员之过,实为我全军后勤体系无法支撑现代化大规模机动作战的必然结果。”

    “在敌高强度电子干扰及空袭下,我军以徒步通讯和有限无线电为主的通讯体系极其脆弱。

    失联之战例,并非孤例。

    指挥体系的瞬间瘫痪,导致部队在敌反扑时陷入各自为战、被动挨打的绝境。

    信息权的丧失,使我们的指挥员在关键时刻成了‘瞎子’和‘聋子’。”

    “面对敌集群坦克沿交通线的快速穿插,我军缺乏有效的反制手段。

    战士們依靠集束手榴弹、爆破筒进行血肉之搏,牺牲惨烈。

    而我们无法为他们提供与敌装甲力量抗衡装备。

    此次战役证明,在无垠的平原与公路网地带,我军传统的运动战模式,已难以应对高度机械化之敌。”

    写到这里,他笔锋一顿,深吸一口气,墨迹再转,开始构筑未来的防线:

    “……&bp;因此,针对未来之敌,钢铁洪流,我军必须彻底扬弃‘一战定乾坤’的速胜幻想,正视战争已转入长期战略相持的现实。

    在此背景下,我军战略必须做出根本性调整:从追求大规模歼敌的战略进攻,转变为在坚守中大量消耗敌有生力量的战略防御。

    而实现此战略目标的唯一有效载体,即是构建‘以坑道为骨干的弹性防御体系’。”

    他的笔触变得愈发坚定,开始详细勾勒这座“地下坑道”的蓝图:

    “体系的生命力,在于网络化与功能化,我们必须超越‘防炮洞’的初级思维。

    未来的坑道,应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网络,将指挥所、屯兵洞、火力点、救护所、弹药库、水源地有机连接,形成能独立长期生存和作战的地下堡垒群。

    主干坑道需能抵御重磅炸弹,分支坑道确保兵力火力灵活机动。

    体系的存续,高于表面阵地的得失。”

    “战术的灵魂在于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