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 第624章青灰白茫茫

第624章青灰白茫茫(2/2)

极其深远。

    陆运粮和他的突击队成了明星,各工段都争相请他们去传授经验。

    “脸盆水平仪”迅速普及,甚至出现了用大铁桶盛水的“升级版”。

    工地上很快贴出了“英雄榜”,设立了“建议箱”。

    有人改造了独轮车车轴,推行更省力;

    有人发明了“阶梯式”传土法,效率倍增;

    甚至有老农根据祖辈经验,总结出一套“看土色辨盐碱”的顺口溜,

    青灰白茫茫,碱性嘎嘎强;

    黑褐又潮乎,盐少好种粮;

    地皮硬邦邦,泛潮似油光,

    晴天一脚霜,雨天一摊浆。

    再看苗和草,盐草长得旺,

    庄稼矮又黄,这地要改良!

    深翻能破甲,排水是良方,

    多上农家肥,沃土多打粮!”

    一股“人人可创新,事事可改进”的热潮席卷了整个工程。

    干部们发现,当他们真正尊重这些乡亲们的智慧时,指挥变得更顺畅,乡亲们们的主动性和责任心空前高涨。

    一种基于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强大凝聚力,在汗水和泥土中凝结。

    陈朝阳没有让热潮只停留在自发层面。

    他迅速指示指挥部总结经验,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建立了《苏北治碱工程群众性技术创新奖励条例(试行)》,设立了专项奖励基金。

    尊重和鼓励群众智慧,从一次性的表彰,变成了一项长期稳定的制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