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阳滋公主的确不错。
当初从西域归来,因咸阳宫守藏室内的医道典籍之故,便是在咸阳停留了一段时间,于阳滋公主便是有不少交集。
一晃,也这些年过去了。
那位公主在这一次的中原水灾中,很有心力,很有助力,替朝廷和官府解决许多麻烦。
中原诸地受到裨益的人很多。
连盖聂现在都那样说,看来……她做的事情比自己知道的还要多出不少。
阳滋公主,是一位公主!
若是一位公子的话,以其作为,自己都要想着嬴政是否准备立她为储君太子之位了。
公子!
中原之地,还真有一位公子,好像是两位,另一位公子叫什么公子胡亥。
对于那些人,端木蓉心意不为大。
若非一路走来,时而有闻,也不会知晓那些,更不会特意打听那些。
这一次中原之地的救灾,嬴政便是派遣他那个儿子公子高前来,让其前来处理那些事。
公子高!
关中雪灾的时候,就是他前往处理的。
盖聂还有另外一些人,协助处理。
现在。
没有盖聂还有咸阳国府的那些人,这个公子高才能展现了?诸事来看,不复有力。
才能是否太寻常了?
离开了外在力量,便不能很好的将诸事理顺乃至于解决?如此,嬴政还派他前来?
嬴政对他这个儿子不了解啊!
“公子高!”
“他奉陛下之命,从齐鲁移步中原治灾,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论起来,和他的手段没有太大关联。”
“他书录的救灾文书策略,也有送到江南,陛下有一观,我也有一观,还是可行的。”
“唯有中原雨势太出乎所料。”
“初始,都觉落雨不会很大,水灾也不会继续泛滥,顶多数日就会结束,也是为此,中原诸郡的准备不为有力。”
“后来,酿成大灾了。”
“欲要快速将其压下,已经难为。”
“公子高的年岁不为大,还可以继续历练历练。”
“这一次中原治灾,他也不是没有功劳。”
“蓉儿你在中原待了多日,可有闻中原诸地一些豪富大家之人的特别作为?”
“……”
想不到蓉儿了解的事情还不少。
公子高。
这一次的中原救灾,他的表现……的确只能算是尚可,如果水灾不为大,想来他就会轻松有力很多。
突如其来的偌大雨势水灾,整个帝国之内,能够在最短时间将其妥善压下去的人屈指可数。
没有发生那般事情,自然无需劳动他们。
公子高。
今岁,算是他第一次离开关中出外行事,之前的齐鲁之事,做的还是不错的。
如今的中原灾情,有不足的地方,也有不错的地方。
他应该会有所得的。
对公子高中原治灾之事,陛下并无别的吩咐,也可见一斑,不出意外,陛下会对他有别的安排。
“咱们的剑圣大人转性了?”
“对那个公子高如此看好的?都帮他说话了?”
“怎么,你很看好那个小娃娃,觉得嬴政将来会立他为太子储君?既如此,你还从秦国离开做什么?”
“那些豪富大家之人?”
“自然有闻,虽有慷慨之意,但以我对他们的了解,必然事出有因的,那些人什么性子,我心中有数。”
“嗯?”
“难道说是公子高对那些人的劝说?”
“是公子高做成的那件事?”
“你信?”
“……”
白了盖聂一眼,端木蓉轻哼一声。
自己在中原待了那么多日子,还不如盖聂更加了解情况?中原的水灾如此泛滥,该谁负责?
不该那个公子高吗?
他是一个小娃娃,那就该原谅他?
如此,又该谁负责呢?
嬴政?
其它的人?
盖聂都要那个小娃娃开脱起来了,还真是罕见,反正这件事那个小娃娃要负大责任。
既然没有那个能力,就不要做事。
这一次的水灾是突然了一些,也不是理由。
难道领兵作战的将军在战场上遇到突发之事,兵败之后,还能如此辩解?
可没有那样的道理。
或许,自己所想太直接了一些。
反正自己就是那样想的。
盖聂还开始辩解起来了,真是的,现在怎么这么能说了?以前那个木讷讷的剑圣呢?
念及此,端木蓉再次哼了一声。
至于那什么豪富大家之人的特别作为?是指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