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我,李云龙政委,祁同伟他爷 > 第265章 杀疯了!我一句话,汉东双雄归位,爷爷发来四字真言!

第265章 杀疯了!我一句话,汉东双雄归位,爷爷发来四字真言!(1/2)

    第二天。

    两份盖着汉东省委鲜红印章的红头文件,以八百里加急的姿态,雪片般飞向下辖的每一个地市、省直机关。

    《关于成立汉东省政法系统教育整顿临时领导小组的通知》。

    《关于成立京州市经济社会秩序重建临时工作组的通知》。

    任命,高育良为省委特别顾问,兼任整顿小组组长。

    任命,李达康为京州市委副书记,兼任重建工作组组长。

    消息传出,整个汉东官场,再次地动山摇。

    无数人将这两份文件翻来覆去地看,每一个字都看得清清楚楚,但连在一起,却又感觉如此魔幻。

    高育良?那个汉东大学的学者?

    李达康?那个在林城横冲直撞的刺头?

    临时小组?

    这组合,这授权,这操作,完全超出了所有人的政治想象。

    无数电话在私下里疯狂拨打,无数人在交换着彼此的震惊与不解。

    但所有人都敏锐地嗅到了一股气息。

    汉东的天,要变了。

    汉东大学,那间十年未变的书斋式办公室里。

    高育良握着组织部打来的正式通知电话,听筒里公式化的女声说着祝贺的话,他却一个字也没听进去。

    他久久无语。

    他看着窗外,法学院的林荫道上,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来来往往,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他曾是他们中的一员,也曾是他们的引路人。

    他这一生都在象牙塔里研究权力,剖析权力,解构权力。

    如今,那曾被他反复观察的东西,真的砸在了他的头上。

    可他却感觉,自己成了那个年轻人棋盘上,最重要的一颗棋子。

    与此同时,数百公里外,林城下属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

    崎岖的山路上,一辆颠簸的吉普车里,李达康刚刚结束对一个扶贫项目的现场调研。

    卫星电话响起,信号断断续续。

    听完省委组织部干部的任命通知后,他没有任何客套话,甚至连一句“谢谢”都没有。

    “收到。”

    两个字,干脆利落,随后便直接挂断了电话。

    开车的秘书从后视镜里,小心翼翼地观察着这位新上任的京州市委副书记。

    他看到,李达康那双总是燃烧着火焰的眼睛里,此刻亮得吓人。

    那是一种饿了太久的狼,终于看到了猎物的光。

    他终于有了一片可以让他肆意挥舞铁锤的战场。

    当晚,绿藤市,督导组驻地。

    祁同伟的私人手机,在寂静的房间里接连响了两次。

    第一个电话,来自汉东大学。

    是高育良。

    他的措辞很复杂,既有压抑不住的激动,又有身为师长的矜持,更夹杂着一丝难以言喻的试探。

    “同伟……不,祁组长。”

    他迅速改了口。

    “我教了一辈子法学,自认为看透了规则。但今天,你给我上了一课。”

    “大恩不言谢。这三个月,我高育良,一定为你,为省委,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祁同伟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老师,我相信您的风骨与才能。”

    第二个电话,几乎是掐着点打进来的。

    是李达康。

    电话一接通,那股子独有的,干脆利落的铁腕风格就扑面而来。

    “祁厅长,我李达康不轻易欠人情。”

    他的话简短有力,每个字都砸在实处。

    “京州那个号称‘市容黑疤’的城中村,几任书记市长都啃不动,我明天就去把它推平!这个见面礼,你还满意吗?”

    “这个人情,我记下了。三个月,你看我怎么把京州的天,给它整个翻过来!”

    挂断电话,祁同伟走到书房墙上那副巨大的汉东省地图前。

    地图上,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各个地市的行政区划与经济数据。

    他从抽屉里,拿出两枚特制的,带着磁性的红色小旗。

    一枚旗上,用篆体刻着一个“高”字。

    他抬起手,将这枚旗,稳稳地插在了省会汉东市的地理位置上。

    另一枚旗上,刻着一个“李”字。

    他的手指移动,将这第二枚旗,重重地按在了京州市的版图之上。

    他没有就此停下,而是拿起一支红色的记号笔,以汉东市为起点,划出一道笔直的线,连接到京州市。

    一条坚实的“权力基座”已然形成。

    两枚红旗,一南一北,遥相呼应,仿佛两颗钉子,将整个汉东的未来格局,牢牢钉死。

    几乎在同一时间,汉东省内部官场也彻底炸锅。

    “卧槽!神操作!撬动了整个汉东的权力格局!这手腕绝了!”

    “现在是‘祁门’!以赵书记为名,以祁同伟为实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